梁國源觀點:抗通膨之戰仍熾

2022-07-11 07:10

? 人氣

至於新興市場及低收入國家形勢則更為嚴峻。當前全球糧食供給因俄烏2大出口大國戰爭而驟減,促使國際糧價高漲,再加上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轉向,使新興市場金融狀況惡化,貨幣貶值下,糧食進口成本更隨之升高。在食物占多數新興國家家庭預算支出約25%以上的情況下,這些國家正面臨糧食危機與飢荒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鮑爾信心喊話以求穩住通膨預期

相較於歐元區通膨主要影響因子為能源價格上漲,美國的通膨則更為全面化。再者,美國勞動市場極為緊俏,不僅5月份失業率3.6%明顯低於中性利率下的自然失業率,且總就業人數與職位空缺之和仍超越勞動力人口,今年4月差距為545.9萬人,供需缺口巨大,使雇主必須提高工資爭奪人才,並拉抬產品價格以確保利潤,觸動工資—物價上升螺旋發酵,對通膨情勢火上澆油。

眼見通膨升勢難止,聯準會繼3月、5月分別升息1碼及2碼後,6月一舉升息3碼,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1.50%至1.75%,且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2022年底前利率目標區間預測中位數達3.4%,暗示可能在今年後續會期陸續升息7碼。同時,6月亦已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按現行計畫來看,至2023年底聯準會資產規模將縮減約1.6兆美元至7.3兆美元。

雖然美國本波通膨關鍵起因之一,係疫情期間寬鬆貨幣環境及財政刺激引發的過熱商品需求超越短期供給,是以藉由緊縮貨幣政策提升資金成本,抑制總需求(減少消費者及企業借貸)來降低物價的作法,看似對症下藥。惟根據總供需模型可知,在需求降低的同時,均衡產出及物價將隨之下滑(圖1)。故緊縮貨幣措施雖可望抑制物價漲勢,卻也會造成產出下降及失業率提升。換言之,緊縮程度與經濟衰退的懲罰性成正比,若供給面遭遇衝擊萎縮,更有陷入停滯性通膨的風險。

20220705-圖1-疫後的美國經濟與物價變化。(作者提供)
圖1-疫後的美國經濟與物價變化。(作者提供)

然而,在高通膨現象令美國民怨高漲後,聯準會加大緊縮力道已是不得不為之舉,更期望能達成打擊通膨與不過度傷及經濟復甦動能的「軟著陸」(Soft Landing)結果。但從近期的美國消費者信心調查與股、債市表現看來,民眾與投資人對未來經濟表現不甚樂觀。因此,聯準會主席鮑爾(J. Powell)在6月會期的會後記者會上再度信心喊話,既宣示降低通膨的決心,也重申當前美國經濟及整體支出仍非常強勁,足以應對緊縮政策。軟著陸的目標縱有難度,但仍可能實現,且不認為貨幣緊縮會導致市場流動性問題。

美國對抗通膨的經濟著陸光譜

確實,過去聯準會有成功實現軟著陸的經驗,最著名的即是1994年起,聯準會主席艾倫.葛林斯潘(A. Greenspan)在約1年期間將政策利率由3%升高至6%,並維持5.5%附近水準至1998年,期間內物價漲幅自3%溫和下降至1.5%左右,失業率也由7%緩降至約4.5%。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