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調漲電價爭議中的鬼話,但真正嚴重的問題在未來

2022-07-02 07:20

? 人氣

這次電價大漲8.4%可能是長期上漲的開始而已。(圖/洪煜勛攝)

這次電價大漲8.4%可能是長期上漲的開始而已。(圖/洪煜勛攝)

本周一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電價調漲平均達8.4%,各種批評之聲四起,蔡政府也強力為政策辯護。不過,攻防雙方有不少說法有問題、甚至僅為「鬼話」,而且大部份人都「禁不起檢驗」。不過,這次電價調漲只是小問題,真正嚴重的問題在未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調漲電價主要針對用電大戶,因此住宅用戶用電度數在1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六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住宅用電1001度以上調漲9%;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幅度高達15%,但對受疫情衝擊的內需產業六類產業的高壓用戶將不調漲。因此,經濟部強調說有97%的用戶不調漲、不受影響,對物價也衝擊小。企業界對此當然表示反對,在野黨則指政府不顧民眾痛苦、造成物價再上漲。

政府再三強調體恤一般民眾,因此這些民眾的電價不調(主要是住宅用電1000度以下不調),因此大部份民眾不受影響。這種說法當然不對,因為電價上漲的影響是全面性,最後必然會透過供應鏈、價格鏈傳遞到所有層面。官方說法是主計總處估計這波電價調漲對整體物價的影響,是「小數點下很多位數」的影響─即微乎其微、幾乎可被忽視的影響。

坦白說,這個估計頗有「官官相護」的味道,如果真的那麼輕微到「幾乎忘了它的存在」,何不一次漲足2成、讓台電別再虧損數百、上千億元?即使能源對總體物價的影響已較「能源危機」時代大幅下降,但影響不會小到「小數點後面很多位數」,歐美這次通膨衝高,也是拜能源價格的「助推」;更何況,官方包括央行與主計總處,對這次的通膨已是「看走眼」,外界對其估計與可信度,最好還是保守以、先打個折扣吧。

而除了對一般民眾小的說法不可信外,只調用電大戶的作法,也有可議之處。直覺的想法是:保護庶民免受電價上漲之苦,作法正確又體恤民眾,這也是為什麼經濟部對外要再三強調97%不受影響。但這是全然的政治思維,專業來看這種作法錯誤而有問題,也潛藏著後遺症。

電價是什麼?就是用電的價格,所有交易的物品都有一個價格,不僅用來作交易依據,更能用來調節供需,這就是所謂的價格機制:從需求看是降價了、或是價格低廉,大家就多買、多用,價格上漲,就少用點。政府「體恤庶民」讓千度以下電價不漲,因此價格機制在此失效,使用者並無減少用電的動機與誘因,其錯誤與過去都由政府補貼電價,讓節能省電無由發展相同。

再者,同樣的商品在市場上有不同價格,最後往往容易出現弊病與問題;同樣在台灣用電,電價卻差距大,且依照政府「體恤庶民」的邏輯來看,未來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大,因為電價上漲已是必然的趨勢,但小用電戶(現在的定義主要是千度以下住宅用電)都不能調漲,不必懷疑,一定有許多用戶為此要設法「用到」廉價的電,到底會衍生多少問題與弊病,就等著看吧。最後,當然是從公平性來看,某些用戶電價大漲、某些用戶小漲、其它大部份用戶則完全不漲,其實等於是讓某些用戶補貼其它用戶,公平嗎?合理嗎?

至於民進黨立院黨團為漲電價辯護,說此調漲顯示民進黨執政「合理調漲電價、不考慮選舉因素當好人」,其實是過頭的「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民進黨為了選舉,事實上已讓電價凍漲4年,這番話是不是承認過去4年就是專幹「為了選舉當好人」這檔事?蔡政府是該記取教訓,別再搞凍漲這種錯誤、後遺症嚴重的政策了。而在野黨的強力抨擊,也頗有錯亂之感─不可能既要台電不虧損、又要「顧及民生」電價不漲,想想當年馬政府上台後的「油電上漲」,看看兩黨的攻守易位、各自撿拾當年對方的理由當自家理由,風水還真是輪流轉不停哩。

企業界的反對,雖然聲音大、但道理不大、甚至頗有「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台灣能源幾乎全靠進口,有多少「卡噌」享有全球幾近最低的電價?近一年全球能源價格高漲,業界豈會不知?這樣還不該漲嗎?更何況,電價凍漲已4年,國內工業用電占比在55%上下、去年更已近6成,等於納稅人己補貼業界4年、金額數百億元的電價,還不夠嗎?當然,經濟部長對業界再提用核電,回以「用核電更貴漲更多」,也是胡扯一氣,顯然對台電各種發電的成本結構一無所知的秀下限。

看遠點,這波電價上漲應該不是值得爭議的問題,真正嚴重的問題在未來:一個是長期能源價格上漲,加上非核家園至少讓電價上漲3成的影響,未來電價一定節節高昇。另一個是供電穩定充裕能否作到的問題,最後則是8-9成仰賴火電,台灣的排放與空污惡化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