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瑞和專文:雙足行走的起源—節省能量走更遠的路

2022-07-12 05:10

? 人氣

到了約200萬年前的人屬階段,人類才演化出直立人那種修長的腿、修長的身軀和比較短的手臂,才能跑得快、跑得持久,進而成為有效率的狩獵者。(資料照,AP)

到了約200萬年前的人屬階段,人類才演化出直立人那種修長的腿、修長的身軀和比較短的手臂,才能跑得快、跑得持久,進而成為有效率的狩獵者。(資料照,AP)

雙足行走是人類跟黑猩猩分手後,演化出來的第一項本領。於是,它也就成了人最重要的標誌,是個「黃金標準」,可用來分辨何者為人族成員化石,何者為猿類化石。從前的古人類學家認為,人最重要的特徵是,人會製作工具(石器),但後來發現黑猩猩也會製作一些簡單工具,這個說法便不能成立了。至於其他特徵,如人有語言,人會「勞動」等等,也都不如「人會雙足直立行走」那樣清楚明白,且可以在化石腿骨形態上得到證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新研究發現,袋鼠知道怎麼和人類眼神交流。(取自You Tube)
世界上很少有動物以雙足行走。比較知名的有鳥類、駝鳥和袋鼠。在哺乳類動物當中,只有人才慣常以雙足行走。(資料照,取自YouTube)

世界上很少有動物以雙足行走。比較知名的有鳥類、駝鳥和袋鼠。在哺乳類動物當中,只有人才慣常以雙足行走。黑猩猩若前肢拿東西時,偶爾也會以後肢雙足行走,但走得東歪西倒,像喝醉的人,只能走一小段路,不像人類那樣,可以輕鬆流暢地走或跑數公里。

人為什麼要演化出雙足行走?從前的說法是,這樣可以騰出雙手,使用工具或做其他事。可以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看看草叢前方是否有危險。站起來可以採集到低矮枝頭上的成熟果子。站著行走時,身體背部可以避免受到陽光太多的照射,降低體溫。甚至有學者說,可以用雙手捧食物送給女性,討她們的歡心,再跟她們交換性,生下更多的後代,有演化上的優勢。

不過,研究人體的專家,哈佛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認為,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些也難以令人信服。他認為,人雙足行走,最關鍵的原因是為了節省能量,以便走更遠的路,去尋找更多的食物。600萬年前,非洲的雨林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而大量死亡消失時,人類的祖先也被迫離開雨林,走到林地來生活,並得適應一系列的新環境。比如,林地的樹木都比森林裡的低矮、疏落,間隔比較此,人的雙足行走,並非「創新」,而是「有效利用」了人的猿家族共祖早就具備的原始本領。

關鍵的區別是:黑猩猩等巨猿類,牠們雖然也會雙足行走,或在樹上有此能力,但牠們並非「慣常」(habitual)如此行走,只是偶爾為之。然而,人卻是慣常雙足行走。從600萬年前跟黑猩猩分家以後,在林地生活時,便不得不經常雙足行走,越走越流暢,以致到了約200萬年前的人屬時代,已演化出足弓等腳部特徵,可以走得更快、更穩,有別於黑猩猩偶一為之的行走姿態。

雖然杜邁、千禧人和阿爾迪,他們的化石上都具備明顯的特徵,可以證明他們能夠雙足直立行走,不過這3者的雙足行走方式,應當還是屬於比較原始的,還在演化當中,還沒有走得像後來人屬人種(如直立人)那樣流暢。但可以肯定的是,這3種最古的人種,他們雙足行走的方式,已經跟黑猩猩那種「彎膝扭臀」的走勢很不一樣,比較穩健,屬於一種「過渡」形式的雙足行走,介於黑猩猩和現代人之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