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父母的難題─我該讓他騎機車嗎?

2015-03-15 05:40

? 人氣

孩子要騎機車,該同意嗎?(圖為哈雷機車110週年在羅馬舉辦的慶祝活動/Getty Images)

孩子要騎機車,該同意嗎?(圖為哈雷機車110週年在羅馬舉辦的慶祝活動/Getty Images)

這個月一日凌晨,在台北市的華江橋上,發生了一件令人遺憾的機車死亡車禍,導致一名剛滿十八歲的年輕人的生命… 就此劃上句點。幾日內的新聞討論中,不管是檢討橋樑問題、考照制度、競速飆車、家長溺愛等等不一而足。但在這背後… 最難過和自責的,仍是這位年輕騎士的父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擁有機車,等於擁有自由

正如常在美國影集中見到的,汽車,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而機車,對於我們來說,更是豐富了台灣文化的重要元素。

(機車,是交通工具,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

當一位台灣的年輕人擁有機車並考上駕照後,便象徵自己邁入成年,可以獨立自主、可以跟著同學們自由地闖蕩這個世界的人生新階段,其意義非同一般。

特別是對男孩子來說,當有了機車後,才能更順利地融入其他有機車的交友圈,不需每每低聲下氣地跟其他人借車或請同學載他。當擁有一台機車後,死黨的邀約,才能情意相挺;聯誼活動時,後座才有機會載喜歡的女孩子一起出遊… 揮灑青春。

與其禁止,不如理解

其實,從前面所談的背景,以及身邊許多父母的經驗都在在顯示,一昧防堵子女別騎機車,非但不切實際,也常導致親子關係的惡化;而子女們,更容易將騎機車這件事『轉為地下化』,好躲避父母的監督。

等到有一天從學校或警察那端接獲事故通知時,父母才驚覺事態的嚴重性… 這又豈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也因此,先從理解子女們想騎機車背後的因素開始,對於台灣的父母來說絕對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

騎車上路前,觀念先到位

回到一開始的不幸事故,初步調查是因這位年輕騎士跟朋友在機車道上競速,卻在彎道處因速度過快發生撞上橋樑,徒留遺憾。而且,這件事故中的機車,還是他父母不久前買來送他,慶祝十八歲生日與考上機車駕照的『成年禮』,實令人不勝欷噓。

其實父母親若經濟許可,送子女一台機車當成年禮這件事,本身倒無可厚非。只是,跟其他3C商品或衣物這類禮物不同的是,擁有機車後,幾乎等同將騎上道路使用。

但面對我國如野生叢林般的道路環境,難送給子女一台機車後,父母就放心讓他們騎上路?這跟直接發一支槍給新兵,然後就叫他直接上戰場搏命廝殺又有何不同?偏偏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人在不知道路風險的情況下,往往一騎上車就肆意馳騁,以致事故不斷。

建立風險意識,推動機車安駕

近幾年來,關於『機車安全駕駛教育』(簡稱:機車安駕)的議題,多次被敝黨與民間團體所提出。大家背後的共同理念,不外乎希望幫這些年輕騎士們建立道路的『風險意識』,進而採取正確的『防禦駕駛』作為,來應付道路上各種的危險或突發狀況,好正確安全地使用機車。

反觀歐美行之有年的機車安駕風氣,在台灣推動機車安駕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民眾常見的反應有『會騎腳踏車就會騎機車了、安駕課程浪費錢、上大學或就業又不會考、我自己學或朋友教就夠了、政府擾民』各式各樣的理由,不一而足。

於是,在民眾沒有道路風險意識,又普遍存有僥倖的心理下,自然對於機車安駕這件事不屑一顧,往往得自己或身旁親友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後,才後悔莫及。這不僅造成一個家庭的破碎、國家的長年投資下的損失,更是社會沈重的負擔… 平均每一年,葬送了近二千名機車騎士生命。

父母,是引導子女安全騎機車的第一道關卡

去年十月,某國立大學校長發表了一篇〈父母是避免小孩騎機車的第一道防線〉評論,結果引發國內眾多大學生留言,大肆批判該名校長不食人間煙火。

另一方面,筆者日前與某國立大學教授探討機車治理政策白皮書內容時,他提及我國對待機車不止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已,反而是更誇張的『頭痛砍頭,腳痛砍腳』的錯誤心態。此說法經筆者分享後,則獲得網友們回以『太中肯了』、『這教授是稀有動物啊』諸多讚賞的留言。

這讓我們更清楚明白,『該不該讓子女騎機車?』對大多數的父母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一個『需與子女共同學習的重要課題』!

而要踏穩這第一步… 便需從『建立正確的使用機車觀念』開始。

*作者為中華民國機車黨主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