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悼念彭明敏:為「一台一中」理念奮鬥的台獨倡議者

2022-04-22 19:00

? 人氣

彭明敏、一台一中。(新新聞資料照)

彭明敏、一台一中。(新新聞資料照)

總統府前資政彭明敏於今年4月8日安詳離世,《經濟學人》則是繼兩年前的李登輝辭世之後,再次以專文報導台灣人逝世的消息,並於4月21日在官網的訃聞專欄刊出彭明敏的訃聞。《經濟學人》當年說李登輝「對台灣的民主化有功,更是一尊潛伏在國民黨中的特洛伊木馬,即便逝世也能繼續激怒中國、持續形塑台灣認同」,對彭明敏的評語則是「台灣獨立的主要倡議者,為『一中一台』的理念奮鬥」,但也感嘆台灣如今依舊難以如其所願、加入聯合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6年的總統直選,是二戰後的台灣首次擺脫國民大會間接選舉的束縛,改由全體選民共同決定誰是台灣的領導人。《經濟學人》近年兩篇書寫台灣人生平與逝世的訃聞,恰好就是當時代表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李登輝,以及代表民進黨的彭明敏。在兩年前的李登輝訃聞中,《經濟學人》就是從1996年3月的這場選舉寫起,並且極力著墨中共的極權與憤怒、以及台灣的民主與不屈。

李登輝、彭明敏。(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與彭明敏。(新新聞資料照)

《經濟學人》說,面對這場選舉,除了中共領導人在電視上咆哮,解放軍還舉行兩棲登陸演習、更把多枚東風-15射向基隆與高雄外海,讓台灣形同遭到封鎖。中共指控李登輝有「分裂祖國」傾向、意圖正式宣布台獨。不過中國的武嚇行動卻適得其反,因為台灣人非但不怕,還把他們歷史上的第一場總統選舉辦成了嘉年華:孩子騎在父母背上遊行、造勢喇叭與插著競選旗幟的計程車,把台北街頭襯托的更加喧騰不已。

來台觀選的《經濟學人》作者說,他從未見過如此熱鬧的選舉,李登輝在造勢舞台的演說吸引了許多聽眾,這位高大挺拔、總是露齒微笑的候選人,也像個擁粉無數的搖滾巨星。但李登輝使用的語言卻不是國民黨人慣用的普通話,而是道地的台語。他總是在演說中強調,台灣人不用怕中共的「國家恐怖主義」,最後竟拿到了超過其他三位候選人(代表民進黨的彭明敏,以及從國民黨脫黨參選的林洋港、陳履安)的超高選票勝出(得票率54%、共581萬票)。

1996年,李登輝獲得逾581萬張選票,這位台灣首位民選總統取得難以被否定的正當性。(林瑞慶攝)
1996年,李登輝獲得逾581萬張選票,這位台灣首位民選總統取得難以被否定的正當性。(林瑞慶攝)

在這一大段鋪陳之後,《經濟學人》才帶出了李登輝於當年7月30日逝世(享耆壽97歲)的消息,稱他的一生與台灣當代史緊密相連。彭明敏雖然是李登輝96年選戰的對手(得票率21.1%、227萬票),但他並沒有出現在那篇李登輝的訃聞裡。當《經濟學人》書寫彭明敏的生平與死訊,也沒有先把1996年那場轟轟烈烈的選舉給抬出來。畢竟彭明敏只是李登輝的手下敗將,他也從來不曾享有政治權力。

不過《經濟學人》在彭的訃聞中是這麼開頭的:「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沒什麼人看出來彭明敏未來會是個煽動者。」以98歲高齡辭世的彭明敏,在《經濟學人》筆下最初只是個優秀的好學生,不過他的熱情不在於政治、而在於棒球(他在日本就讀小學時,曾向貝比魯斯寫信要到了簽名照)。然而當彭明敏40年後成為一個成功的學者,台灣獨特的國際地位卻迫使他採取了政治行動,也導致了後來的入獄與流亡。彭明敏在台灣民主化之後也參加了總統直選,落選後最終成為總統府資政。

1957年,擔任台大政治系教授的彭明敏。
1957年,擔任台大政治系教授的彭明敏。

彭明敏不像李登輝那樣擁有掌握政治權力的高光時刻,不過《經濟學人》說他是當年那一代少數能與日本學生在最高水準上競爭的台灣人,因為彭明敏赴日考上作為京都大學前身的舊制第三高等學校,雖然沒有如行醫的父親所願攻讀醫科,但他也放棄了自己所愛的法國文學與哲學,考進東京帝大研習法律與政治科學。不過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彭明敏不幸遇上美軍空襲、甚至在1945年8月9日近距離目睹了原子彈落在長崎炸出的蘑菇雲。

幸好彭明敏最後活了下來(只是被美軍炸斷了左臂,終身裝著義肢),台灣也因為日本戰敗脫離了長達50年的殖民佔領。不過《經濟學人》也說,就跟1895年被清國割讓給日本一樣,台灣這次回歸中國也沒有問過台灣人民的意見,而是由蔣介石、邱吉爾與羅斯福在1943年的《開羅宣言》自行談定。不過返鄉後的彭明敏發現,處於恐怖統治狀態下的台灣並未得到解放,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根本是「一群拾荒者」,對他們來說台灣人不過是「被征服的民族」。

二二八事件配圖(維基共享資源)
二二八事件。(維基共享資源)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很快讓台灣人的不滿升級為全島暴動,包括許多本土精英在內的數千人死於非命,台灣也就此落入長達40年的國民黨獨裁統治中,國民黨1949年在中國內戰的失利,則讓兩百萬中國難民湧入台灣,但是國民黨持續宣稱對整個中國(以及蒙古國)擁有主權。有意思的是,《經濟學人》在李登輝訃聞中也提到了二二八事件(那篇文章提到的死難人數則為兩萬人)、白色恐怖與1987年的解嚴。不過《經濟學人》說,在李登輝看來日本對台灣的統治比國民黨「溫和」(而未使用「恐怖統治」、「拾荒者的雜牌軍」這樣強烈的負面用語),因為國民黨一心想要反攻大陸,因此不能容許異議者。

《經濟學人》也提到了李登輝曾赴日求學(京都帝大農學部)、參與日軍(抱持和平主義的彭明敏則不曾參軍)、也曾接觸共產主義等年輕時的經歷,不過《經濟學人》卻沒有提到李登輝與彭明敏兩人在台大就讀時期便已結識成為好友。李登輝與彭明敏除了在台大的攻讀領域不同,在後來的白色恐怖與尚未民主化的年代,兩人的最大差異該是一個進入了統治機器,另一個則選擇積極反抗體制。

20200915- 1984年3月22日,故總統蔣經國蒞臨已故前總統李登輝大安住所致賀當選副總統。(取自總統府)
1984年3月22日,故總統蔣經國蒞臨已故前總統李登輝大安住所致賀當選副總統。(取自總統府)

對於這一點,《經濟學人》則談到了李登輝的精神層面。《經濟學人》說李登輝更多地受益於禪宗思想,這讓他如蘆葦彎腰時不感羞恥、認為過於急躁無所謂智慧;1961年受洗成為基督徒後,他在傳福音時則顯露出一種彌賽亞(救世主)的傾向。李登輝在這段時間一直保持低調,國民黨也一直注意甚至是監視著他。直到1972年,李登輝被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任命為政務委員(並且在前一年正式加入國民黨)。

《經濟學人》指出,蔣經國重用台灣籍的李登輝對國民黨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轉折。因為當時台灣社會對於外省人的統治普遍感到憤怒,蔣經國轉而啟用台籍政治家,希望能藉此增加國民黨政權的正當性。李登輝後來曾談及他加入國民黨的決定,表示「因爲我認爲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

李登輝的青年時代,左為年輕時學習劍道,右為1949年與曾文惠在台灣大學溫州路宿舍前的結婚照(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李登輝的青年時代,左為年輕時學習劍道,右為1949年與曾文惠在台灣大學溫州路宿舍前的結婚照(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至於彭明敏從日本回台後,先在台大政治系畢業、擔任助教、再遠赴加拿大與法國深造,成為國際法領域在航空法與太空法方面的權威學者。彭明敏畢業後回到台大政治系任職,38歲就成為戰後台大最年輕的系主任(1961年)、並且被外交部派任為「聯合國大會中華民國代表團顧問」,甚至獲選首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1963年)。

彭明敏後來在回憶錄《自由的滋味》中也承認,在台大任教的那幾年「實際政治並未引起我的興趣,我只關心自己的事業:教書與著作」,但對於自己受到政府重用,他也曾向中研院院長胡適坦言「這或許不過是推出一個台灣人妝點門面而已」。彭明敏稱,自己在1962年受到蔣介石在總統單獨召見後,曾有一些黨政要員勸他加入國民黨,並暗示只要入黨「一定會獲得非常高階層的任命」,「但我對此事,完全未曾考慮」。

雖然李登輝跟彭明敏對加入國民黨做出不同的決定,不過兩人在《經濟學人》看來卻又顯得殊途同歸。《經濟學人》引用了李登輝傳記作者柯義耕 (Richard Kagan)的看法,認為李登輝根本就是「終極特洛伊木馬」(ultimate Trojan horse)。因為他在蔣經國死後繼任總統,除了挫敗黨內的保守派,又在1990年的學運中承諾學生繼續深化民主體制,並且屏棄了台灣統治及於大陸的胡鬧想法。當李登輝在2000年卸任時,他又暗助具有台獨傾向的陳水扁贏得勝利,選後國民黨也將這尊特洛伊木馬開除黨籍。

至於當年在台大任教的彭明敏雖然想跟政治保持距離,但《經濟學人》認為以他作為國際法方面的學術權威,怎麼可能容忍政府借用他的名號在「光復大陸」一事上胡言亂語,或者讓國民黨歧視像他這樣的台灣人。1964年,彭明敏與謝聰敏、魏廷朝共同起草《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主張「不論承認中共與否,這個世界已經接受了『一個中國,一個台灣』的存在」、「十餘年來,台灣實際上已成為一個國家」。(這個想法也成為後來「兩國論」、「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等主張的源頭)

《經濟學人》說,台灣當時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警察國家,在這份《台灣自救運動宣言》散發全島之前,彭明敏家的大門就被敲響,他也很快就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不過可能是彭明敏的國際聲望與人脈發揮作用,他在獄中並未遭到折磨,而且幾個月後就遭到特赦,不過他也遭到監視與軟禁。彭明敏在精心策劃下,1970年經由香港成功逃往瑞典。《經濟學人》說,彭明敏的逃亡讓國民黨非常尷尬,他們甚至懷疑彭明敏得到美國中情局的協助才能離開台灣,連中國政府也懷疑美國想要鼓動台灣獨立,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在1971年季辛吉秘密訪問北京時,也親自向他詢問這件事。

1970年,化妝逃出台灣的彭明敏。
1970年,化妝逃出台灣的彭明敏。

不過彭明敏後來的確從瑞典飛往美國、在密西根大學擔任教授,並且成為台灣反對運動的重要國際發言人。1982年,彭明敏更成為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的創始人之一,直到今天這個組織仍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台灣遊說團體。《經濟學人》說,蔣經國在蔣介石逝世後曾希望彭明敏回國,但條件是接受國民黨「光復大陸」的相關主張,但彭明敏仍舊回絕了蔣經國的條件與邀請。

不過蔣經國1987年宣布解嚴、並且在1988年逝世,彭明敏的台大好友李登輝繼任總統,彭明敏終於在1992年回到了久違的故鄉。彭明敏回國後於1994年加入民進黨,更在1996年獲得提名、代表民進黨參加台灣首次總統直選(與謝長廷搭擋)。彭明敏不僅在造勢活動上講台語,更在電視辯論中全程以台語應戰。但彭明敏卻在這場選戰中輸給了同為台灣人的李登輝,直到4年後,民進黨才由陳水扁贏得了總統大選。

1996年5月20日李登輝在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就職典禮上發表演講。(新新聞資料照)
1996年5月20日李登輝在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就職典禮上發表演講。(新新聞資料照)

在李登輝訃聞的結尾,《經濟學人》提到中共對他的著名評價—國際反華勢力在政治實驗室培養出來的畸形試管嬰兒。不過《經濟學人》也說,在台灣的攻心之戰中,最終獲得勝利的卻非中共,而是李登輝。因為有3分之2的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僅有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且李登輝就算是前往墳墓的路上,也有辦法氣得北京這個惡霸牙癢癢,因為代表美國政府前來弔唁的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是數十年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官員。

至於在彭明敏訃聞的結尾,《經濟學人》則說彭明敏當年在《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中提出三大目標,包括「確認『反攻大陸』絕不可能」、「重新制定憲法、實行民主政治」與「重新加入聯合國」。台灣現在沒有人會反對前面兩個主張,但台灣想加入聯合國「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遙遠」,中國防止台獨的軍事威脅也不會削弱。《經濟學人》對當前的台灣處境感歎道:彭明敏過去那些煽動性主張,如今雖然已成為主流,但也難往前更進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