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真的能自由嗎?一文點出裸辭的5個真相:是公司太廢,還是你不行?

2022-04-11 16:20

? 人氣

辭職後真的能自由嗎?(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辭職後真的能自由嗎?(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和李可怡(編按:作者於書中提到的案例)一樣,不考慮後果、一言不合就裸辭的大有人在,意願是美好的,無非是獲得更好的待遇,尋求自身更多可能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裸辭並不是一時爽,更不是一直裸辭一直爽,裸辭之後的問題,你不能無視。

裸辭的後果之一,你曾引以為傲的資深經歷可能完全沒用了。李可怡就是最好的例子,她重新投履歷,要面對從零開始的尷尬局面。原本那些年的工作經歷被忽略不計了。所以裸辭對想要尋求安穩環境,喜歡歲月靜好的人來說,風險太大了。

裸辭的後果之二,回爐重造,青銅和王者要重新定位。裸辭之後再入職,很高的機率會被重新安排從起點出發。由於個人優勢不那麼明顯,往往拚不過同在「起跑線」的新人,留在不上不下的位置。

裸辭的後果之三,人脈資源亟待更新。裸辭意味著職場環境變換,人脈圈當然要重新建立和發展,耗時又耗力。

裸辭向來讓人愛恨交織,愛的是那份自由,恨的是背後的風險。

其實大部分的裸辭,都不是一時意氣用事,肯定有什麼原因讓你無法繼續,或者是工作環境讓你無法忍受,或者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優秀,既然已經做了選擇,就要把選擇往正確的道路上引導。

第一,裸辭不等於自由,別在自由的幻影裡迷失了方向。

我們對自由的第一個迷思是,總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擺脫束縛,追尋到真正的自由,但這種解決思路並不奏效。你看那個每日在海邊曬太陽的流浪漢,自由自在,自生自滅,但你未必喜歡他的一無所有。

「自由職業」,重點不在「自由」,而在「職業」,職業意味著專業感的溢出。投資大師查理.蒙格(CharlesT.Munger)說過:「成功意味著你要有耐心,又能夠在該採取行動時主動出擊。」裸辭不意味著自由和放縱,而是新的開始,別喪失目標感,好好規劃空窗期,才能為下一份工作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台積電薪水優渥,為什麼一堆人離職?知情人士爆內幕:錢不重要了

第二,兼職和副業備胎轉正,別讓自己陷入財務危機。

沒有什麼能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裸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難以維持裸辭後的生活,那種坐吃山空、看著各種餘額的數字一點點減少的感覺實在太不妙了。

任性的底氣大多取決於錢,錢不是裸辭的第一大理由,但裸辭前,一定要好好查查自己的家底可以支撐空窗期多久。必要時可以發展副業或兼職,避免自己陷入財務危機。沒事多存點錢,能提升自己對抗風險的能力。手有餘糧,內心才能不慌。

第三,比起「不要什麼」,更應該想清楚「要什麼」。

很多職場人心態的真實寫照是:即便捧著的是人人羨慕的金飯碗,看到的也都是缺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