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該指責的是霧霾,而非柴靜的成功

2015-03-02 05:30

? 人氣

央視時代的柴靜。(取自柴靜著作《看見》書封。)

央視時代的柴靜。(取自柴靜著作《看見》書封。)

從央視離職後,在輿論場中一直沉寂的柴靜昨日突然發聲,以一部《穹頂之下》席捲公共輿論場。這段一個多小時的片子,討論的是一個非常安全、溫和、惠及所有人的話題——霧霾是什麼,從哪裡來,應該怎麼辦?柴靜以個人之力,完成這樣一個片子,本來是一件好事,卻激起了激烈的爭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整個片子以個人演講穿插背景視頻的方式拍攝,突出了個人的形象。雖然這並不意味著觀點與論述是個人化的,但在感知上卻會給觀者「個人化、情緒化」的印象,更容易從情緒上使原本不喜歡她的人去放大視頻的缺點,進而批評視頻所持的觀點與態度。

有人批評柴靜,把自己女兒患上良性腫瘤歸咎於霧霾是不科學的,以此進行煽情更是喪失了客觀性。還有人毫不客氣地說,高齡與吸煙才更有可能是真正的原因。雖然根據已有的資料,這個解釋比霧霾更具合理性。但是,並不能以此否認一個母親因為女兒患病而更加關注環保的真誠,哪怕是僅僅因為自責。無論如何,她就此更加關注霧霾,並投入個人財力、精力去發掘事實,進而惠及社會。

(柴靜的《穹頂之下》上線24小時之內,播放量達數千萬,引起激烈的討論。)

在之前的一則新聞中,柴靜從美國返回中國後,開的是4.7升的SUV,在《穹頂之下》出來之後,有人以此批評柴靜的高能耗生活方式,並進而認為她沒有資格談霧霾。雖然一個更低碳的柴靜,無疑會增加片子的說服力,但在現實中,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更多的取決於其收入水準。

比如,一個人因為環保放棄了真皮包,轉而購買一隻人造革的包。但這件人造革的包卻是奢侈品,其背後的設計、廣告、包裝、推廣、宣傳,都要消耗人力、電力、石油,這些都意味著碳的排放。所以,很可能比一隻簡單的真皮包更加不環保。再如,一個人可能每天騎自行車上班,但他優越的上班環境卻是一年四季保持冬天熱得脫衣服,夏天冷得穿衣服。下班之後,他與同事去吃挪威空運過來三文魚與法國進口的紅酒。休假時,他與朋友坐著越洋飛機去南美度假,或者去攀登珠穆朗瑪峰。登山雖然看似低碳,但背後的器材生產、生存保障卻無一不需要能源來生產、運輸,並產生碳排放。實際上,在市場經濟中,價格與碳排放量呈正相關關係,這就意味著,碳排放之爭,最終會變為貧富之爭,富人再無資格談環保,只有窮人、苦行僧才能免於碳排放量的攻擊。

柴靜所處的階層,已經遠高於一般中國人,其所處圈子的生活水準也遠高於中國人。以碳排放作為攻擊點,肯定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如果一場關於環保、關於污染的話題,變為一場碳足跡之爭、甚至變為一場貧富之爭,那些更富有也更具話語權的人就被迫在污染問題上失聲,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的損失。實際上,合情合理的做法,不是每個人都當苦行僧,而是在原有的生活方式基礎上,稍微地向環保靠近。用空調不必用手搖扇,只需調低空調;登山的不必改為跑步,只需收撿好自己的垃圾;開車大排量的不必轉而騎自行車,只需不要狠狠地踩下油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