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兩黨議員共推「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正式挑戰中國紅線?

2022-02-11 10:01

? 人氣

南樂說,他擔憂的是這可能使北京認為,它必須採取比原先想要的更快的行動來顯示它不容許這一類的更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簡而言之,像這樣的更名對台灣很重要,但由於它附帶瞭如此高的風險,或許比較務實的做法是此時不要改變這個代表處的名字,而是專注於比這種象徵性層次改變對台灣更有幫助的實質性政策改變。」

美需展現領導力與立陶宛團結

不過長期為美國國會提供政策分析的前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亞洲安全事務研究員簡淑賢(Shirley Kan)認為,在立陶宛因台灣設處使用的名稱遭到中國脅迫後,魯比歐和梅嫩德斯此時提出的法案更顯得重要。

簡淑賢在給美國之音的電郵中說,「我們已經允許將中華民國大使館的名稱改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然後再改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前並沒有急迫性再允許另一次更名,直到現在。」

現為獨立評論人士的簡淑賢指出,中國正在脅迫立陶宛,「試圖以控制立陶宛在自己土地上做的決定來侵犯其主權」,在這個背景下TECRO的更名就變得更為突出。

「第一,美國及其他國家可以展現他們與立陶宛團結,尤其是關於它的主權自主性;第二,對中國展示,其惡意行為是有後果的,避免它再有同樣行為;第三,展現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力。如果我們想要別人支持立陶宛,我們就應該站出來;第四,這並不是在用中華民國的正式名稱。我們現要用的是台灣,這也是中國自己對台灣所使用的稱呼,所以中國是沒有道理的,沒有理由。」

勿推翻現有政治安排

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並不同意這種看法。

包道格告訴美國之音,「TECRO更名是一個純粹象徵性的行動,但卻有為美台利益帶來傷害的潛在可能而沒有實質上的好處。」

他說,如果美國採取領導行動,其他人只會觀望,而且或許還很高興他們沒有跟隨美國行動。「國會的時間應該用在鼓勵美台貿易與安全關係的強化上,而不是去推翻過去40年來有助於台灣繁榮的最後幾個政治安排,」包道格說。

拜登政府未做決定

《金融時報》去年9月一篇獨家報導曾披露,拜登政府正在「認真考慮」允許台灣政府設於華盛頓的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並稱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博(Kurt Campbell)傾向同意這個更名,而且此事得到國務院亞洲事務官員的廣泛支持。

不過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去年12月在參議院關於美國對台政策的聽證會上,答复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參議員關於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問題時說,此事行政當局還在持續評估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