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我很用心融入英國社會」那些逃離一國兩制的香港人, 如今在英國過得怎麼樣?

2022-02-08 17:00

? 人氣

但她並不如黃如榮般幸運能夠重操固業,她未有信心能夠在英國重投公關職場,為生計輾轉到一家高檔連鎖百貨商店任職。 以往在地產公司領導公關團隊的中產階層,現在要適應擔任售貨員的轉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縱然她享受工作壓力更小,但仍說:「落差是非常大,試過多個小時沒有客人,只能站著,會感沉悶,反問自己是否能更好利用這些時間。」

英國內政部的調查顯示,透過BNO移英的港人中,69%的人持有大學學位或以上,九成的人從事文職、專業人士或經理級別以上的管理階層。

而根據英國港僑協會的統計,受訪的移英港人移居前最多是從事金融和保險、信息和傳訊和教育行業,各範疇佔整體一成左右;近四成人為中層管理職位。 但移民後,最多人從倉庫及運輸業,其次為科學和科技專業,接著會為酒店餐飲業、零售批發業,各範疇佔整體一成右左。

許多港人需要投入比先前工作技術較低的行業,而他們的語言障礙、欠奉資歷認證,成為求職最大障礙。

Charlotte對BBC中文坦言,長期目標仍然以重返公關職場為主,「長久下去,可以這樣(當售貨員)嗎? 這是個很大的問號。」

社工:繼續幫助香港青年

Emily攜同愛犬移居薩頓,因愛犬長時間需要人照顧,難覓工作。

Emily攜同愛犬移居薩頓,因愛犬長時間需要人照顧,難覓工作。

「我知道,自己不是能夠躺平過日子的人,」58歲的移英港人Emily(化名)說。

她曾在香港擔任社工,主要輔導高風險青年,多年來,她過著典型中產的生活,在香港有車、有房,也有外傭照顧愛犬,卻不甘在要噤聲求存的社會生活,決定離開自己多年來的家。

2019年時,Emily是民間人權組織「民權監察」的人權觀察員,經常出現在示威衝突現場,在催淚煙彌漫與弩拔劍張間,用自己的專業,站在警員和年輕示威者中間,作調解與緩和衝突工作。

示威浪潮過後,香港落實《國安法》,她的義工同僚要不被捕、要不噤聲,她在2020年4月移居英國,決定繼續發揮自己的所長,幫助有需要的青年。

在移英港人群體中,一些年輕人屬於前線示威者,因為在香港面臨控罪而在手頭拮據下移英,無法如中產專業人士般輕易找到生計和融入英國的生活。

Emily主動與在英港人教會團體聯絡,為旗下的青年短期往宿計劃服務,並為有需要年輕人配對一些願意提供免費住宿的家庭。

Emily說,她接觸的很多年輕人為了急於逃離香港,向親友借錢作簽證申請的財政能力證明,獲批後全數歸還,有人移英時口袋僅剩數千港元。

「我接到了一個案,他即將會來到英國,剛剛(從社會運動有關的案件)脫罪,有可能再被控方上訴,需要離開,但完全沒有經濟能力,只有數萬港元,還尚未繳交簽證費用與移民醫療附加費(約1740英鎊、合1.8萬港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