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蔡英文去七海,想走的是經國路是登輝大道?

2022-01-29 07:0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出席七海文化園區暨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作者黃上賓提供,取自總統府網站)

總統蔡英文出席七海文化園區暨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作者黃上賓提供,取自總統府網站)

如果蔡英文沒有去七海,那麼那天的圖景,就是一幅暗示藍白將要如何合的清明上河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蔡英文力排幕僚們的眾議選擇去了,於是乎,大家這幾天所討論的只有蔡英文──蔣經國這個軸線。柯文哲也好,藍營的其他老老小小的人也好,都完全被擠出討論的熱區之外。這是蔡英文比她的幕僚們高明之處。

但選舉,遠不只是蔡英文選擇去七海想到的議題。

蔡英文VS習近平,都有歷史感?

和習近平、和很多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一樣,蔡英文也是一個有歷史感的人。

對於有效任期只剩最後兩年左右的她來說,大概已經開始在思考,在有限的實務以外,如何「立言」、如何讓自己任內的路線,指引台灣政壇日後的方向這件事。

這從去年10月她花了大量心力琢磨雙十節演說的動機,是一樣的。

她知道,這是在2022-2023的兩個選舉年到來之前,最後一次能夠在比較平靜的環境中,說一說自己心裡話的機會。

這一次在七海的談話,和她出現所帶出的信息本身,同2021年雙十節談話是一致的。

在去年的演說中,她通過點名台下的各在野黨主席的方式,呼籲──或者說警告他們,最好把台灣的朝野之爭留在台灣內部,不要把北京之力援引進台灣的政爭之中。

這一次,蔡英文深入藍營主場,對蔣經國時代留下的光影進行細緻的裁切和選取,再把自己的形象接合上去,要傳遞的,也無外乎是這樣的信息。

不過這一次,話不只說給藍營的政治人物聽,也說給整個「非綠板塊」的選民群眾聽。

現在台灣政壇的現實是,「非綠」的選民大概仍佔45%左右。但在野陣營的主要品牌國民黨所能有效統攝的民意,大概僅佔25%上下,民眾黨再分去10%左右。在在野黨領袖們的聲勢都不強的情況下,還有大量「非綠」選民是游移的,他們不甘心投給綠營政黨,卻又沒有很大的衝動,去表現自己對藍營在野黨的積極支持。

把這一部分從在野板塊中鬆動、游移的大約15%─20%選民爭取過來,整合到某種意義上拓寬了線道的蔡英文道路上來,不但有助於下面兩場選舉的攻防;更可以讓蔡英文欲劃定的路線和階段性任務,即使在卸任之後,也能夠在一定時期內延續。

蔡英文總統出席蔣經國紀念圖書館揭幕。左起:朱雲漢、郝龍斌、柯文哲、蔡義薄雲天文、錢復、馬英九、連戰、蔣友松(風傳媒)
蔡英文總統出席蔣經國紀念圖書館揭幕。左起:郝龍斌、柯文哲、蔡義薄雲天文、錢復、馬英九、連戰、蔣友松(風傳媒)

開拓非綠版塊,用死人壓活人是辦法之一

因此,至於拓寬線道要怎麼拓寬?把路線的光譜邊緣打開,使蔣經國和他的「神主牌」落到裡面去,而不是永遠停留在對向車道,古為今用,用死人壓活人,就是辦法之一。

既然,要對藍營領袖進行不要在台灣政爭中引入大陸力量的勸籲,同時要對現在向心力不高的藍營板塊群眾進行某種「統戰」和異己邊界的銷溶,那麼蔡英文策略性地在講稿中刪掉了陳文成案、林義雄案等具體負面案例,就可以理解了。

在那樣的場合提陳案、林案,蔡英文的出現就變成來給人洗臉的,統戰就沒有效果了。

可是,一定程度上接過蔣經國的衣缽,跟走蔣經國道路是一回事嗎?

正如很多人已經指出的,蔣經國的認同仍是中國認同,蔣經國時期與共產黨進行的抗衡,既是對台灣的自主治權之爭,但同時沒有完全放棄對中國前途的話語權和參與權。

星移斗轉三十多年之後,蔡英文面臨的當然不是這樣的局面和民意。

其所能遙遙遠紹者,大概只有談一談台灣作為「華人世界」這個星系中是如何作為「自由開放的典範」,而不願意再介入其他星球的前途之爭,也不會再提出什麼要把整個「華人世界」星系,統合在什麼共同制度下的話語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蔡英文沒有要走經國路,而只是在經國路上調了個頭,一迴轉還是往登輝大道上踩油門狂奔。

如今,被蔡英文領導已經有12年的民進黨,從戰略路線上來說,和李登輝晚期的國民黨,其實也有很多同質性。

當然,和李登輝時期相比,蔡英文和美國的關係似乎略顯過於親熱,時有喪失立場之嫌;和北京的私下溝通渠道,則似乎不夠充分有效。

但總體而言,這種使台灣接受、運用並為美國在西太平洋所主導的霸權秩序鼓呼前鋒,另一方面同中國大陸維持著冷對抗但盡量不搞到走火、翻桌的平衡,是和李登輝時期若合符節,且客觀效應遠超過陳水扁時期的情緒化外交的。

從台灣內部的政黨政治發展脈絡上,李登輝時期的國民黨,同蔡英文時代的民進黨一樣,都日益趨向發展成一個對內主張、政策光譜都比較模糊的「全民黨」,而不再是某種單一軸線的理念性政黨。

而蔡英文的民進黨,更完全告別了推翻舊憲政體制的革命黨角色。

猶記得兩年前一次和許信良進行的訪談中,老許孜孜反覆要強調的信息,就是蔡英文時代的民進黨已經是一個「維持現狀黨」。

既然民進黨要往一個「全民黨」的方向走,要把自己的群眾基礎拓寬,那麼要去統攝、要去處理的一些政治地標和時代圖騰,自然包括尚有相當程度「可用」價值和號召力的蔣經國符號。

曾任蔣經國秘書的前總統馬英九說,經國先生的偉大,就在於他出身威權體制,卻能以大智慧、大勇氣親手終結威權體制。(取自馬英九臉書)
曾任蔣經國秘書的前總統馬英九說,經國先生的偉大,就在於他出身威權體制,卻能以大智慧、大勇氣親手終結威權體制。(取自馬英九臉書)

告別與悲情之後,民進黨的挑戰就是金權貪欲抬頭

從現實權謀的角度看,蔡英文搬出已死的蔣經國來壓馬英九、壓宋楚瑜,乃至壓未來柯文哲,限縮他們可能的行動空間,也可說是不無「巧思」了。

當然,這麼做是有後座力的。

這幾天,綠營內部那些走過「打倒惡魔黨」年代的壯年以上從政者的倒彈和吐槽,已經斑斑可考。甚至不乏蔡英文在知識上的諍友質問她,妥協的底線可以退到哪裡。

但令人饒有興味的是,這些倒彈的群體似乎也很有世代性,大概40歲以下的綠營年輕從政者們,似乎對蔡英文對蔣經國的挪用和借影,依沒有太多的情緒牴觸,當然也沒有太濃的討論興趣。

這也可以看出蔡英文主導下12年來,民進黨新培養出的一代從政者(綠營世代更迭快些,12年其實已經可以說是1.5代人了),跟過往讓「非綠」選民們很有排異感、很難投下去的那種民進黨人,已經很不一樣了。

成長在後解嚴空間的他們,大多沒有對老威權統治體制的切身恩怨,和老獨派有思想、血緣的傳承者也僅限於少數;一部分脫胎、轉型於帶槍投靠的地方勢力派系之後,還有相當一部分則是從少時即有志從政,而基於許多理性──而未必是理念原因選擇了民進黨而非國民黨效力的國會/議會助理幕僚世代。

他們很多人的河洛話已經說得沒有自己的國語那麼輪轉,注重形象營造和網路營銷的他們,選舉看板也都精心地打造成一副可堪拿去相親的陽光或甜美的春風風人的形象,完全告別了悲情、草莽、豪邁、有造反的氣魄甚至是匪氣,等這些傳統民進黨1.0時代的關鍵詞。

而台灣社會的體量一來不大;二來民意的左右分歧不明顯。在蔡英文版的民進黨,較為成功淡化了本土不本土、統獨不統獨、要民國還是不要民國的那條線之後,蔡英文路線就變成民進黨邁向「全民黨」路線的起跑道。

在左右問題不顯著台灣社會,應該說很難像德國、法國那樣,同時容得下一左一右的兩個「全民黨」的存在。

如果蔡英文真能成功讓民進黨在未來數年內,轉骨為一個品牌效應強大、資源聚合容易、人才自動靠攏、政策主張不太鮮明,而以鞏固現狀和鞏固各領域既得利益的全民黨,那麼,國民黨將很可能繼續滑向光譜的邊緣,成為一個很難重新在中央層面重奪執政,而只剩下若干與派系共享的地方據點做為山頭的中等規模參政黨。時不時,還要面對民眾黨等其他品牌的分食。

而在綠營一側,蔡英文式的民進黨既然在意識形態上走向中間,也會把極獨、深綠的一部分騰出來,留給其他獨派側翼小黨一些發展自主品牌的空間。這樣的發展勢頭,未必不為蔡英文所樂見。這從過去幾年的選舉操作和禮讓中,已經可以得見。

當然,作為一個已擁有不少有利條件接近於一個全民黨的政黨,民進黨下一步的挑戰,就是理念上不可避免的庸俗化,綿密繁複的利益交換網絡的生成,和金權貪欲的抬頭。

這將是留給蔡英文以及其後繼者要去處理的問題了。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