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瑞水過雲飛話今昔》初心之始─新聞為術歷史為學

2022-01-31 06:20

? 人氣

逢甲才剛開辦不久,我原本不打算去念,一心想要重考。但父親跑了一趟台中後鼓勵我去,我便在逢甲勉強念了1個學期。由於在建中幾乎什麼書都看、什麼活動都辦過,和其他同學相比,見識與程度就顯得比較突出,也找不到建中時期那樣可以共同成長的夥伴,加上微積分這些科目是我的天敵,對商學也引不起興趣,寒假回台北後毅然決定重考,就再也沒回逢甲去了。父親當時很生氣,卻也拿我沒辦法。不過因為數學分數拉不高,重考也只考到輔仁大學歷史系。由於我要自己負擔學費,而輔大的學費實在很貴,念了1年,我就插班台灣大學歷史系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67年台大歷史系插班考試只有錄取6個錄取名額,各校菁英報名者眾,可謂善者不來,競爭相當激烈。由於不考數理,而專業科目的考題不重記誦,重在演繹,正合我口味,於是僥倖考上。同榜錄取的6名當中,張炎憲從東海大學轉來,後為國史館館長;吳敦義從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轉來,後為副總統。同學當中,有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過教育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杜正勝,以及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劉石吉,還有唯一留在系裡任教的梁庚堯。全班本地男生不過8人,另外有幾位港澳生、韓國僑生,以及蒙藏生。

20220121-1969年台大歷史學會全體工作同學留影。後排左1杜正勝,左3張炎憲,中間是我(總幹事,不稱會長),右1劉石吉,右2梁庚堯,右3孫劍峰(退役上校),前排左2雷戊白(班代表)。(作者提供)
1969年台大歷史學會全體工作同學留影。後排左1杜正勝,左3張炎憲,中間是我(總幹事,不稱會長),右1劉石吉,右2梁庚堯,右3孫劍峰(退役上校),前排左2雷戊白(班代表)。(作者提供)

以新聞工作為職志

我在高中時期,就已經決定將來要從事新聞工作。高中,應該是決定未來人生道路的關鍵時刻,我以參加社團的方式,充實個人的條件,嘗試各種機會,尋找未來的走向。因為當時顯得瘦弱,一開始參加的是國術隊,想要好好鍛鍊身體,大概心裡也有點強身健國的念頭吧。

後來參加演講社,由名家鹿宏勛教授指導,使我拿到高一演講比賽第1名,我非常欽佩他。又參加過口琴社、合唱團(曾在金門砲戰5周年前夕,併入張世傑老師的中華合唱團,與樊燮華上校指揮的國防部示範樂隊,同赴金門演唱黃友棣教授作曲的大型合唱曲《金門頌》),當過合唱團指揮。

我還報名參加過獨唱比賽,獲得高中組第4名(男生第2名)。也曾是建中樂隊一份子,與名導演楊德昌同在一起團練,他吹伸縮喇叭,我吹的是中音號,不時會在慶典遊行活動中神氣登場。他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裡面,有一幕是建中樂隊練習的場景,也有建中附近的沿路景色,都是我們年少時的生活經驗,看了很有親切感。

高二時,他班同學谷文瑞跑來教室找我,因我在校刊上發表過文章,問我有沒有編校刊的興趣?我一口答應,從此加入了《建中青年》的編輯行列。《建中青年》本來就是拔尖的校園刊物,自我們接編後更加新穎而前進,各校爭相閱讀,風靡一時,甚而被一些女校同學目為偶像(多年後與洪秀柱委員初識,便這麼叫我,至今依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