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tation」都變成「Zhan」,習近平時代的去英語化:文化自信還是夜郎自大?

2022-01-20 20:00

? 人氣

吳強認為,中國的教育體制可能會在今年的二十大及未來進行改革、發生急劇變化,從英語地位的下降可以預測出這種變化的方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吳強說:「教育體制的改革似乎是在今年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大以後要展開的,中國教育體制在面臨一個急劇的變化,但是人們不知道要怎麼變。但是從英語的地位下降,我們似乎能夠管中窺豹,能夠感覺到未來的教育體制會有一個根本的變化。這根本的變化,某種意義上講,可能會接近文化大革命時候的教育體制的變化。我們知道毛在文化大革命當中有幾次指示: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等等,說大學還是要辦的,要辦短期或者理工類為主。人民大學在70年就關掉了。工農兵大學就出現了,高考也廢除了,就像1905年廢除科舉一樣。未來我相信,很快在秋天我們就能看到,未來的中國的教育體制會發生如何巨大的變化。這種情況我覺得才是北京的考量,他們似乎是有一個戰略規劃來培養一個長期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領導人接班人,而是年輕人群體,如何塑造他們,顯然是往一個『去英文化』的民族主義的文化純淨注意的方向角度來塑造他們。」

長平認為,中共試圖在意識形態和全球化的兩大方面中同時佔據優勢,既能夠吃盡全球化的經濟紅利,又能夠屏蔽西方意識形態,從而維護自己的極權統治。

長平說:「這次的閉關鎖國可能更加複雜化,中國試圖建立一堵意識形態的高牆,同時繼續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習近平從昨天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訊會議上所謂的演講中說,『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他還說『任何泛化國家安全的概念對其他國家經濟科技發展進行遏制的行徑,任何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把經濟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的行徑,都將嚴重削弱國際社會應對共同挑戰的努力』。聽上去是非常諷刺的,像在打自己的臉。但這是中共的一個長期政策,可以說追溯到鄧小平制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那樣一個政策的延續和結果的漫畫式呈現,在這個政治時間點上。正如中國這三十年來所謂的改革開放一樣,這些主張對西方輿論最有迷惑性,也給了一些西方政客投機取巧、欺世盜名的機會,所以非常值得警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