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義見】俄羅斯直擊—「戰鬥民族」怎麼看普京和中國?

2018-03-23 20:10

? 人氣

(張經義攝)

(張經義攝)

在零下20度的莫斯科採訪大選,畢生難忘,特別是在嚴寒中等普京發表講話等上三四小時,雖等到一度雙腳失去知覺,但卻在普京支持群眾裡遇上奇葩,更是特別的經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選後第二天,我翻了莫斯科當地主要報紙,發覺僅有一家媒體在頭版頭條放上普京照片,似乎顯示著,俄羅斯人民覺得普京繼續執政是理所當然的事;選後我到莫斯科書局看書,也發現普京相關的書籍雖然數量不少,卻並未被放在醒目位置,這也顯示,俄羅斯人對他是再熟悉不過,無需多說。

(張經義攝)
作者張經義。

普京這次毫無懸念連任,而且打破自我紀錄拿下超高得票率,等於讓他在接下來六年能獲得更多授權,在內政外交上大展拳腳,這些分析報導不少,已毋庸贅述。這期《白宮義見》,改談談採訪我在俄羅斯的一些心得吧。

這趟到俄羅斯顛覆了我不少看法,有機會一定要寫篇萬字長文,這裡就先簡單談三個議題吧:普京、中國,和戰鬥民族。

三個「弗拉基米爾」

首先我們來說說普京吧,你知道普京的名:弗拉基米爾,Влади́мир,其實是兩個字嗎? владeй是統治者的意思,мир則是世界,弗拉基米爾合在一起也就是「世界統治者」的意思。

俄羅斯歷史上,橫跨千年,一共有三個以「弗拉基米爾」為名的人改變了俄羅斯,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第一個是一千年前的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他引入東正教徹底改變俄羅斯民族的命運,更保住了東正教不因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征服而消失;第二個弗拉基米爾,眾人再熟悉不過,他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的名字;第三個弗拉基米爾當然就是普京,雖然他並沒有統治全世界,但也掌控了世界八分之一的土地,並且從21世紀至今一直是左右世界局勢的風雲人物。

而且很特別的是,普京是越執政,還越受歡迎,這次的得票率突破75%,創下他四次參選最高記錄,儘管有些西方媒體對此質疑,但如果不到俄羅斯的土地採訪,還真沒法感受俄羅斯人真真切切對普京的熱愛,我街頭採訪數十人,十有八九的人支持他不說,還多以「我的總統」來稱呼他,有的人還要加個ура́,就是為他喝彩、點讚的意思,我還在大選之夜遇上一個搭了四天半火車到莫斯科的老先生,就為一生看這麼一眼普京,這絕對是真愛。

(張經義攝)
(張經義攝)

原因是,他兩次帶領俄羅斯走出經濟困境,包括這次被西方制裁,他聰明的借力使力,讓俄羅斯農產品生產破40年來新高,百姓物資豐盈,經濟也已擺脫衰退命運;外交上,普京逐步實現俄羅斯人重返大國榮譽的夢想,敢於抗衡西方,像我就觀察到,普京在選舉之夜舞台大螢幕上寫的不是普京的標語,而是寫著克里米亞,因為大選日就是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四周年。我採訪的民眾有人簡潔扼要地說,有強大的總統,才有強大的俄羅斯。

雜談「戰鬥民族」

再來說說,大家口中的「戰鬥民族」吧,公道話,他們並沒有眾人想像中的那樣戰鬥,要知道,俄羅斯可是擁有全世界最高比率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走在俄羅斯路上撞到兩個人,就有一個人有大學學歷,發達國家如美國根本追不上,發展中國家就更難了,所以多數俄羅斯人還是普遍博學好禮的。

他們之所以會有戰鬥民族稱號可能的原因是,像莫斯科這樣全球第三冷的首都,幾乎人人都喝伏特加,如俄羅斯友人告訴我的,伏特加對他們來說不只是飲料,還可以是食物,因為能提供熱量,但冰天雪地喝多了總是可能做出瘋狂的事來。

而俄羅斯說中文的人多的出乎我的意料,做生意的幾乎人人會講一些就不說了,有次我迷路了,還有俄羅斯人主動用中文問我:你迷路了嗎,需要幫忙嗎?甚至連我在嚴冬中等普京發表講話時,隔壁一個看來普通的老兄竟然用中文和我聊起了天,甚至還聊到了三國,訴說他對曹操的熱愛,這讓我也是震驚了,至少這是我在跑美國和歐洲新聞這些年,從沒遇過的。

原因,我想一方面是他們有學習的習慣,一方面也是地緣上相近的原因,題外話,俄羅斯的飲食出乎意料的很對我的胃口,想來也是受地緣影響,他們有類似我們牛肉麵與水盆羊肉的料理,還有道民間小吃叫пельме́ни,跟我們的餃子十分很像,吃的我在大冬天裡感動不已。

俄國人看中國

最後,你知道英國人管中國叫China,這起源於瓷器,而俄羅斯人則是管中國叫Китай,這是契丹的意思,為什麼?這原因可以追溯到蒙古時期,蒙古人認為他們南方那塊土地都是契丹,於是這契丹稱呼可是充滿歷史典故。

這次採訪中,我也挺好奇俄羅斯怎麼看待他們的鄰居中國,也在採訪後順便問一下,俄羅斯年輕人比著中國製衣服、拿著中國製手機,訴說中國對他們的重要性;老一輩的,則追憶過去和中國整體較為友好的關係,希望未來能像過去一樣好;現實主義者則是這麼說:「俄羅斯與中國的好關係,就是對歐美製裁最好的回應。」

在可預期的未來,俄羅斯和西方對立態勢難改,俄羅斯這土地第一大國和中國這人口第一大國間的關係,預料將持續緊密。

作者:張經義

SMG白宮記者兼美國新聞中心主編,白宮記者協會百年來首位中文媒體記者成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