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玓觀點:為什麼《茶金》是2021年台劇第一?然後呢?

2022-01-10 06:50

? 人氣

溫昇豪(右起)在公視時代《茶金》劇中飾演美國懷特公司工程部特別助理,是連俞涵飾演的張薏心的愛慕對象。(公視提供)
溫昇豪(右起)在公視時代《茶金》劇中飾演美國懷特公司工程部特別助理,是連俞涵飾演的張薏心的愛慕對象。(公視提供)

《茶金》還有哪裡可以更好?

當然,沒有完美的劇,任何一部劇都有改進的空間,《茶金》也一定有缺點。但我要說的不是播映初期的「四萬換一塊」爭議。這個爭議劇組的回應非常貼切,一方面劇中陳述並不能說完全違背史實,更不用說時代劇本來就不是紀錄片的這個基本問題。而且看到後來,就能理解那場戲的設計,完全是為了完成KK這個角色的特質呈現以及解釋他後來的處境。所以從劇的品質來說,這是一個很無聊的爭論。但是如果要藉此審視一下台灣社會對類似議題的集體神經質甚至是歇斯底里,倒是值得討論,只是不是在這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一個我不大能接受的是,劇裡不只一次地讚揚市場機制和民營制度,貶抑國家角色。這固然是故事當時的情勢環境引發的合理論點,也可以說是KK這個角色的合理發言,但要不要這麼凸顯,就是編導的立場選擇了。畢竟KK不說這些,其實並不影響劇情推展。不過我在這裡想討論的也不是這一點。

我要講的缺點其實不大,但有些延伸討論的意義。在第六集到第八集的中段部分,有些段落讓人覺得多餘,甚至出戲,例如「難八萬」飛鴿送茶,以及薏心潛入國華辦公室偷報價。在整部劇都這麼嚴謹合度的狀況下,我只能解釋這是因為集數需求的關係。其實我個人認為如果《茶金》縮短成十集或十一集,一定會更接近完美。

為什麼非得拍十二集不可,這應該跟目前公視戲劇製作的標案形式有關。將標案定為十二集肯定有委託方的原因,但是卻也肯定不會是戲劇本身的考量。台劇近年來迭有口碑和收視都不錯的作品,其中公視仍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但換個角度來說,也是過度依賴公視,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受制於公視標案的形式與規格。

網路媒體有一篇討論2021年在中國市場受到肯定的台劇的文章,就將《茶金》列為其中第一。其實,將《茶金》認可為2021台劇的第一,我絕對立刻舉手加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除了肯定台劇的高水準,也舉出了作者認為這些台劇之所以會在對岸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具備某些陸劇所沒有的特質,像是囿於審查不能拍的內容,或是特殊的生活經驗與歷史背景等,簡言之,就是題材方面的自由度。

其實,在華語影視市場中,台劇擁有更多創作自由的這個競爭優勢,早就為人所知並在業界或政府論述中被強調。然而,題材的自由空間,並不會自動轉變成作品的品質。台劇可以比中、港,以及星、馬等地,更自由地選擇歷史、政治、犯罪、同性題材,但光是這樣還不足以成為真正的競爭優勢。無論是在生產方式或產業規模上,都必須持續改善,才能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就像《茶金》結局提到的,打群架跟做品牌都很重要,但確定的是不能光靠一家日光。

*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