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還是抵抗?台灣民眾看中國的武統威脅

2021-12-22 17:00

? 人氣

(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

過去幾個月來,中國軍機頻頻繞台,華盛頓表態強硬,讓人感到台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變得更加切實。對退休金融人士陳怡光來說,確實如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住在台北的陳怡光和家人曾考慮過要囤積糧食和水。他說,如果台灣遭受攻擊,他們可能會逃離,但是航班可能全部會被取消。「(中國)入侵的可能性一直都有」,52歲的陳怡光說。

如果中國突然佔領台灣,台灣失去自治,在西方盟友援助下逃離、生存和抵抗是通常會想到的一些情形。前英國殖民地香港在2020年實施《國家安全法》後經歷顯著變化,許多台灣人表示感同身受。

台灣長榮大學退休政治學教授李憲榮說:「台灣人已經看到香港發生了什麼,他們對此感到非常害怕。」

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台灣民眾想要永久維持現狀或之後再決定是獨立還是和中國統一。只有1.5%的受訪民眾想要「盡快」統一。

舊仇新怨

中國聲稱對台灣這個與其相距160公里的自治島嶼擁有主權,並且不排除在必要時動用武力奪取台灣。兩岸自1940年代中國內戰之後就一直分治,當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在敗給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之後退守台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早些時候誓言「和平」統一台灣。

但是從2020年中期開始,解放軍近乎每天都派遣軍機在台灣西部海域編隊飛行,自那以後,戰爭的幽靈一直揮之不去。一些專家表示,中國試圖把在台灣附近的軍事行動常態化。

美國總統拜登10月表示,美國對防衛台灣有「承諾」,此言論進一步將有關是否會發生衝突的討論推到風口浪尖。

中國國台辦10月表示,軍機繞台部分針對的是抵禦「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爭端。國台辦11月還稱,如果台灣減少倚賴那些勢力,壓力將會有所緩解。

台灣、中國,世事之變

如果中國占領台灣,並帶去共產主義政府制度, 將使一個在過去近40年施行民主決策和選舉總統議員的台灣社會遭受重挫。

習近平說,中國將以1997年對香港承諾的「一國兩制」的形式治理台灣。北京承諾給予香港這個世界金融中心一定程度的自治,讓民眾大體上可以延續1997年前的生活方式。在兩年前的反送中抗議活動之後,這種自治開始遭到侵蝕。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洛杉磯分會副會長吳兆峰說,台灣人會盡力反擊。他說,如果被中國軍艦包圍,離開台灣島會很難,反抗者可能可以「逃到山區」生存。

吳兆峰說:「我想台灣肯定會嘗試反擊。不會是中國宣傳所說的台灣民眾不會反擊,只會向中國的入侵屈服和投降。」

台灣國防部2020年9月表示,預計將達成當年90%的募兵目標。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林昶佐對美國之音說,可能還有更多的資金和武器。

他說:「我看到國際上的報導說,預測衝突會很快發生,也有一些說,不會發生。我個人認為,應當盡可能做好最審慎的準備,因此作為委員會成員,我支持提升我們的國防能力。」

台灣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會在台灣所有港口和有爭議的南中國海上的普拉塔斯群島(中國稱東沙群島)部署軍隊,以打破美國盟友構成的鏈條。

美國盟友如今聯手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華盛頓將台灣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一起視為這個聯盟的一部分。

李憲榮說:「中國在軍事上會變得更強大,它在太平洋上有很好的通路,可以直接威脅到美國。」

他說,對北京來說,台灣的其他好處包括台灣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並且有強大的高科技產業。

海外反應

日本帝國1895年5月登陸台灣島,並在那之後的大約6個月時間裡擊敗台灣的抵抗力量。大多數游擊抵抗運動到1902年也都投降或被挫敗。吳兆峰說,相比之下,如果中國今天奪取台灣,台灣會得到更多的國際馳援。

雖然拜登政府表示將遵循1979年生效的《台灣關係法》,該法案僅給予美國考慮保衛台灣的義務,但是華盛頓近年來加強了與台灣的防務聯繫。2019年以來,美國向台灣出售數十億美元的武器,並且增加了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的頻次。

今年10月,台灣總統確認有美軍人員駐台訓練台灣軍隊。

李憲榮說:「我完全不認為美國會放棄台灣。台灣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都太重要了,所以不管美國政治領袖怎麼表述美國立場,美國都會防衛台灣。」

黃介正則質疑,如果中國完全佔領台灣,會有多少國家站出來試圖將中國驅逐出去。這位軍事戰略家說:「我想會有很多外交聲明,沒有用的聲明。」

暫時和平

台北餐廳收銀員Lynn Liang不覺得會爆發戰爭,因為軍機繞台都避開了台灣的「領空」和土地。她有信心兩岸不會爆發衝突,甚至還在最近讓兒子去讀軍校學習紀律。

她說:「我們不會打仗,因為台灣人不想打,中國大陸也不是真的想打。他們只是想要嚇嚇台灣,顯示一下說,如果台灣政府推動獨立,他們不怕戰爭。」

陳怡光也相信中國不想把事情弄大。他說:「我們還不至於像躲核戰那樣在地下室挖地堡,或是囤積三個月的食物或一個月的水。我們還不至於那樣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