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中共如何利用奧運會搞政治?

2021-12-16 05:50

? 人氣

北京冬奧明年二月就要登場,但目前遭到多國發起「外交抵制」。(美聯社)

北京冬奧明年二月就要登場,但目前遭到多國發起「外交抵制」。(美聯社)

國際社會抵制北京冬奧會是否違背體育運動政治中立原則?其實,從2008年到2022年,中共一直在對奧運會進行最大化的政治利用,卻不允許批評者和反對者有為公平正義呼籲的絲毫空間。

很多人都知道,2008年我在FT中文網發表了《西藏:真相與民族主義情緒》一文,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暴,導致我在南方報業集團被撤職並最終離開中國。這場風暴掩蓋了在此之前已經發生的一起「事故」,那就是針對我寫的一篇關於國際社會抗議北京奧運會的評論的網絡攻擊。這篇文章名為《奧運會遇到抗議者並不可怕》,先在《南方都市報》隨後在路透社我的評論專欄發表。在那篇短文中,我謹慎地為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等國際組織抗議北京奧運會活動進行了辯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寫道,「一部奧運史,是世界各國人民向往和平、歡樂、交流和發展的歷史,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它同時也是一部表達抗議的歷史」,「新華社在報導最近這一事件時,沒有採用在報導別國抗議活動中使用的『抗議』字眼,而代之以『搗亂』、『鬧事』、『笑柄』等詞語。其實,所有的抗議活動,在奧運會主辦者看來都是搗亂和鬧事,但未必是笑柄」,「有些抗議很有意義」。

2008年,中國夢元年

不用說,這篇報導也引來「烏有之鄉」等「愛國」網站連篇累牘的攻擊,我和南方報業集團被成為「漢奸賣國賊」。然而,今天回頭看,人們可能首先發出的感慨是:「這樣的文章你也敢寫?也能在國內報紙發表出來?!」

2008年,在無國界記者組織的新聞自由指數中,中國在173個國家中排名第167。到了2021年,中國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77。在現實的言論空間,中國人的感受比數字更加糟糕。這種倒退發生的背景是在中國政府信誓旦旦承諾通過奧運會提升新聞自由等人權狀況。

主流輿論把當下中國人權狀況的倒退歸因於習近平的個人觀念和作風。我一向認為,習近平可能是一個「總加速師」,但是他只是沿著既定的方向飆車,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倒車。這種方向從中共「六四」鎮壓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就確定了,但是2008年是一個關鍵的節點,我稱之為「中國夢元年」:「那之前,中國政府在國際上一直韜光養晦,在國內或明或暗地向老百姓承諾,一切需要時間。言下之意是民主會有的,人權也會有的。從北京奧運開始,調子一下子變了:我們不需要學習西方,我們的體制更好。08年之前,特別流行這樣的詞: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08年之後,這些詞從官媒中消失了:我們不需要了,是世界走向我們,是國際與我們接軌。」

在洛杉磯街頭宣揚抵制北京冬奧的抗議人群。(美聯社)
在洛杉磯街頭宣揚抵制北京冬奧的抗議人群。(美聯社)

體育運動政治中立原則的虛偽性

早在2001年2月,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尚未有最終結果,《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報導《中國利用人權問題來促進申奧成功》。作者潘公凱(Philip P. Pan)寫道:7年前,當北京申奧因人權問題而受阻時,中國領導人憤慨地譴責批評者將體育和政治混為一談。但是今天,面對2008年夏季奧運會申辦評估時,中國領導人卻打出了人權牌,稱奧運會能促進民主和人權。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是以人權問題抵制奧運會,是將體育政治化,違背了《奧林匹克憲章》確立的「政治中立」原則,那麼一個政府宣傳借助奧運會來提升民主和人權,國際奧委會會說「不,請不要將體育政治化」嗎?這也說明了「政治中立」原則的虛偽性和不可操作性。

2001年7月,北京奧申委在向國際奧委會全會作陳述的時候也曾講過,北京舉辦奧運會將極大地促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到了2007年,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劉敬民在記者會上再次強調,奧運會籌備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民主和人權事業的發展。

中共堂而皇之地將體育政治化,利用舉辦奧運會來提升政權合法性。事實上,它反其道而行之,以舉辦奧運會為名打壓異議人士,驅趕外地民工,收緊言論自由。美國奧運會研究學者、俄勒岡州太平洋大學(Pacific University)教授博伊考夫(Jules Boykoff)其著作《權力游戲:奧運會的政治史》中盤點道:就在那一年,中共抓捕了人權活動家劉曉波;就在那一年, 中共安裝了高達60億美元的攝像監控系統;就在那一年,中共奧運官員與思科、戴爾、霍尼韋爾、惠普和IBM等私營信息系統公司建立了牢固的關系;就在那一年,中宣部對國內外宣傳進行了嚴格控制和精心部署,所有的正常抗議運動都被污名為「搗亂」、「鬧事」和「別有用心」。

受到國際奧委會支持的中國政府的體育權力游戲,說到底就是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地將體育的政治功能最大化,卻不允許批評者和反對者有為公平正義呼籲的絲毫空間。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如此,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尤甚。

*作者為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