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團結共存

2021-12-04 05:30

? 人氣

2021年11月,英國出現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病例,首相強森緊急宣布加強防疫(資料照/AP)

2021年11月,英國出現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病例,首相強森緊急宣布加強防疫(資料照/AP)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的警報,最早在南非發現了COVID-19新型的變種病毒株B.1.1.529,但短時間內附近國家波札那也出現了此種新型變異株,甚至在香港也發現個案,WHO也於今日早時將其命名為Omicron。對於新型變種病毒株雖然重症死亡率及傳播力還有待觀察,但此變種集結前面其他變種的特點,導致許多國家因擔心疫苗對其保護效果未知,於是不理會WHO的指示,要求國內人民不要前往非洲南部如波札那、南非、辛巴威、納米比亞、史瓦帝尼、賴索托等國家以及香港,並加強來自此地或轉機的旅客的篩檢,澳洲和歐盟部分國家甚至暫停航班或限制其地區入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疫情當前,雖然台灣對此新型變種病毒也有追蹤報導,但更大篇幅卻是針對Omicron的命名做文章,因WHO上一次命名的變種病毒為Mu,按照以希臘字母命名順序,下一個應為Nu,但WHO卻跳過Nu以及接下來的Xi,直接命名為Omicron。據說Nu是為避免音似New造成聽者誤會,Xi則是針對區域、姓氏汙名化這件事而跳過。這件事的確非常有趣且容易吸引閱聽人點擊,但老實說,其實這不是一件甚麼重要的事,國內多個網路媒體都大肆報導這件事。我們是不是應該多花一點心思專注在參看其他國家的邊境政策,以及對此新型變種的重視程度。雖然台灣與許多非洲南部國家往來並無直航,但鄰近的香港已經發現確診個案,絕對不該輕忽。

雖然前陣子「與病毒共存」這想法在歐美風行一陣子,甚至台灣因偏向清零而鎖國反遭嘲笑,但現在面臨新型變種風向可能又要變了。究竟是要封鎖還是共存呢,其實這是個假議題,兩者其實不衝突,或者說兩者應併行。人類幾乎是無法完全壓制病毒的,目前勉強能算是成功的案例可能就天花而已吧。病毒會不斷進化,但人類科技也不斷進步,改良疫苗追上病毒,這段時間就應戴好口罩,實施恰當的防疫政策,邊境嚴查並守住任何入境者。共存是長期必然的結果,但條件是能達到能預防、有藥治療、能壓制死亡率等。

2021年11月,非洲南部出現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南非等國遭世界其他國家封鎖(AP)
2021年11月,非洲南部出現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南非等國遭世界其他國家封鎖(資料照/AP)

今日有英國專家提出Omicron威力被誇大,疫苗應不致失效的消息,在已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極度不可能爆發像去年那樣的大流行。雖然是英國研究,但這次研發出AZ的英國說的話個人是願意相信的。畢竟AZ可是非常大量的施打,貧窮國家也能

買得起、受贈的疫苗。台灣也是最多人接種AZ如果真有甚麼問題,早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最後,在這疫情的時代,人類真的應該團結,雖然各國可能因政治經濟等因素競爭對抗,但在這交通、資訊傳遞快速的現代社會,只有團結一心、共謀福祉、互相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為清華大學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