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許多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為什麼中國仍然堅持「清零」?

2021-11-16 19:10

? 人氣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呼籲,當局進行檢測時,應測試樣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抗體,而不是測試有沒有病毒,讓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疫苗的作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接受鳳凰電視訪問時說,長遠來說已經沒有機會達到清零的目標。「因為這個病毒已經長住下來了。像甲型流感病毒是一樣,不管人類高興與否,都會長期在我們人類中流行。」

這種說法對其他國家來說並不陌生,但在中國, 每次爆發個案後,政府都讓公眾行動起來以實現「零確診」。所以, 向人們傳達不同的信息並不容易。

管軼在訪問時也被問及,疫苗對變種病毒有多有效,他說這個問題應該由研發疫苗的公司回答。

除了管軼,另外還有一些專家也質疑中國政府處理疫情的方針。這包括總部在美國紐約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延中。 他認為, 問題的關鍵在於疫苗的效能未如中國政府想像的理想。

他對BBC說,中國政府對疫苗防止感染的效果沒有信心。「奉行零確診政策的意思,就是即使只有一宗確診都不能接受,但其實即使是最好的疫苗也不能防止感染。」

黃延中形容,中國政府在向自己的人民推銷自己有多成功時,卻陷入了一個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兩難局面。「清零策略是官方宣傳的一部份,即表明中國抵抗新冠肺炎模式有多成功,同時也顯示中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如果放棄這種政策,確診數字就會上升,大眾就會質疑政府的表現。」

堅持清零

中國將迎來北京冬季奧運會和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官員希望可以在一個沒有新冠病毒的情況下舉辦這些活動。

冬奧將在2月上演,是最迫切的事情,當局希望到時候可以讓觀眾進場看比賽,而明年中共二十大時,外界預計習近平將歷史性地開始他的第三個任期。

中國的嚴厲封鎖政策也有招致一些較負面的解讀,包括習近平和他領導的政府希望減少外國對中國的影響,而新冠肺炎疫情就剛好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社交網站上也出現一些批評外國影響中國做事方式的說法。

中國政府的著眼點很明顯地已經從一個「改革開放」的思想,變成把共產黨奉成一切事情的中央,而習近平就是這個中央的核心。

隨著許多國家開放邊境,BBC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提問,中國在什麼時候會放寬邊境管制。他回應指, 中國不斷觀察其他國家的經驗,而隨著變種病毒出現,在作決定時會跟隨科學。

而一些為政府高層官員提供意見的專家,也似乎沒有意思結束「清零」政策,他們的想法甚至與結束「清零」政策完全相反。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03年協助處理非典型肺炎疫情後,讓他家傳戶曉。他近期接受訪問時說,中國的嚴格防控措施將會維持一段時間。他又說,即使已經有新冠疫苗可用,又即使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只有2%,對中國來說仍然太高,過快地放寬防疫措施的代價太高,但中國仍然會留意著那些採取「與新冠病毒共存」國家的經驗。

中國官員在研究防疫措施時,取態可以十分保守,他們很可能會希望「重開」國家,只是暫時沒有著急地這樣做。

而對於那些希望到訪或離開中國的人,他們只能慢慢地等候。部份中層或有錢的人可能在抱怨暫時無法到別的國家旅行,缺乏自由,但許多一般中國人來說,只要政府能保障他們的健康,他們似乎都滿足於讓政府處理情況。

與此同時,大規模檢測、交通運輸管制、監控、社交追蹤和社區封鎖,將繼續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