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華盛頓會議召開100周年:中華民國親美路線的確立

2021-11-14 07:20

? 人氣

影響中華民國外交路線100年的華盛頓會議。(作者提供)

影響中華民國外交路線100年的華盛頓會議。(作者提供)

今年是華盛頓會議召開100周年,這起歷史事件對當今台灣、大陸乃至於整個東亞局勢的影響,比起同樣在今年發生的中國共產黨或者台灣文化協會誕生100周年而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華盛頓會議的召開,不只是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引發「五四運動」的山東懸案徹底解決,而且還確立了以美國為領導核心的亞太秩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能躍升亞太領袖的關鍵原因,在於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通通沒有撐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原本掌握亞太秩序的英國和法國則走向衰弱。1921年11月12日到1922年2月6日的華盛頓會議,基本上就是為了確保華盛頓體系(Washington System)的建立。而就如歷史上所有的體系一樣,華盛頓體系也有其針對的一個假想敵存在。

當年的中華民國雖然國土比今天大,但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弱國,呈現軍閥割據的狀態,並沒有資格被美國當成假想敵看待。倒是靠著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壯大的日本,逐漸成為了唯一能與美國爭奪西太平洋霸主地位的強權。就如同美國對待今天的中共一樣,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根本目的其實還是圍堵日本。

於是比利時、英國、法國、義大利、荷蘭和葡萄牙等6個戰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牌歐洲殖民國家為美國所拉攏,逼迫日本把山東歸還給中國。看在當年多數中國知識份子眼中,美國簡直是正義之師,不但沒有侵占中國領土,還把日本搶去的孔孟之鄉歸還給中國。不過對於《九國公約》與華盛頓會議,卻不是所有中國人都舉雙手歡迎。

孫中山先生對《九國公約》就持批判性態度,認為華盛頓會議一如巴黎和會般只是列強國家之間的「分贓」,毫無正義性可言。然而後來繼承孫中山成為國民政府領袖的蔣中正,卻轉而全面擁護華盛頓體系,甚至為了爭取《九國公約》干預日本侵略中國而發起淞滬會戰。此一態度的演變,對過去100年中美外交關係的發展,還有今日的美台關係,又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20211112-位於廣州的國民政府,因為得不到美國的外交承認而轉向親近蘇聯與日本。(作者提供)
位於廣州的國民政府,因為得不到美國的外交承認而轉向親近蘇聯與日本。(作者提供)

何以孫中山反對《九國公約》?

為什麼孫中山先生反對《九國公約》與華盛頓體系呢?孫中山給的理由是華盛頓會議如同巴黎和會,不過是戰勝者瓜分戰敗者的利益而已,絲毫沒有正義性可言。他認為日本本來就是在英美慫恿下,出兵山東對德國宣戰的。美國只不過是慷他人之慨,把本來就不屬於日本的土地歸還給中國,一點代價都不用負就挑撥了中國與日本的離間。

畢竟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雖然中國與日本為了爭奪山東唇槍舌戰,但是當日本向西方列強提出《種族平等議案》時,中國卻難得的給日本投下了贊成票,展現出有色人種國家團結對抗歐美列強的態勢。此舉似乎真的讓美國產生了警惕,從而與澳洲合作否決了《種族平等議案》,然後再以迫使日本簽署《九國公約》,把山東還給中國的方式來製造中日之間的裂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