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遭遇普遍電力短缺,可能干擾全球供應鏈

2021-10-05 09:25

? 人氣

中國大停電。中國遼寧省,瀋陽一處餐廳因為停電,顧客只能用手機克難照明用餐。(美聯社)

中國大停電。中國遼寧省,瀋陽一處餐廳因為停電,顧客只能用手機克難照明用餐。(美聯社)

中國正在遭遇普遍的電力短缺,經濟復甦因此受到打擊,並可能干擾全球供應鏈,加劇全球通脹壓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場10多年來最嚴重的電力危機凸顯出,中國政策重心的轉變,包括限制碳排放的努力,可能會對因疫情而重塑的全球經濟產生何種影響。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將產生連鎖反應,」總部位於奧克拉荷馬的Simple Modern的聯席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ike Beckham稱。「當我們開始理解這件事的影響時,我們意識到這有可能比我們在商業生涯中看到的任何事情都大。」該公司生產保溫水瓶和背包等產品。

Beckham一家位於華東衢州市的主要供應商上周接到當地政府通知,每周只能運營四天,而不是通常的六天。此外,該供應商還必須遵守用電上限,此規定會使其工廠產能減少約三分之一。

Beckham預計,零售商需求保持旺盛的情況下,明年春季美國許多產品的零售價漲幅可能會高達15%。

中國電力緊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煤炭價格已然飆升,原因是國內煤炭供應不足,而從澳洲和蒙古的進口減少更是雪上加霜。此局面促使發電廠減少發電量,以免因官方規定的電價上限而蒙受損失。

與此同時,中國高層正尋求強制執行能效目標,導致一些行業的能源使用在官方指導下下降。

中國大停電。中國遼寧省,瀋陽一處商店因為停電,只能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的燈泡為客戶照明。(美聯社)
中國大停電。中國遼寧省,瀋陽一處商店因為停電,只能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的燈泡為客戶照明。(美聯社)

另一方面,自中國新冠疫情引發的停擺在2020年4月結束後,用電需求已然大幅上升,當時各地工廠紛紛增產以滿足西方國家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中國的電力緊缺加劇了全球能源危機,這可能會擾亂後疫情時代的復甦。

需求激增、天氣變化無常以及產量低迷推動共同了天然氣價格上漲。天然氣價格飆升已影響到歐洲工廠的產量和家庭的能源帳單。這一形勢也加劇了歐洲和美國的焦慮,這些國家擔憂不斷減少的供應是否能讓經濟挺過這個寒冬。

英國政府最近出手干預,為一家因能源成本上升而關閉的化肥廠提供補貼,以使其恢復生產。該廠佔英國二氧化碳供應量的相當大份額,化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二氧化碳是食品加工所必需的。法國政府上周表示,在明年春天前,將阻止居民用天然氣和居民用電價格的上升。

中國的電荒也有可能推高原材料和主要部件的價格,進而可能給全球供應鏈帶來進一步壓力。

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周一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全球市場將感受到從紡織品、玩具到機器零部件供應短缺的壓力。」他補充說,由此產生的供應衝擊將可能進一步推高全球通脹,尤其是在美國等發達市場。限電影響了中國的一些製造基地,包括那些生產半導體相關產品的基地。今年全球半導體的短缺已經打擊了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行業。

中國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重挫,圖為山東省部分工廠戴著口罩復工。武漢肺炎。(AP)
(AP)

Cre8tive Brand Ideas Ltd.是一家品牌包、服裝、筆、計算機配件等促銷商品的分銷商,總部位於英格蘭索利哈爾,其董事總經理Steve Cooke表示,他所依賴的供應商有80%的產品採購自中國。今年以來,不斷上漲的運費以及供應鏈瓶頸已經推高了他的成本,並導致他向客戶交貨的時間延長。他說,隨著電荒拖累生產,他預計這些壓力將加劇。

他說:「我們如此依賴中國,已經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過去一周裡,中國東北地區的一些居民區經歷了持續可達數小時的停電。就連馬路上的紅綠燈都滅了。製造業地區的工廠接到指令要求縮減運營時間,甚至停產一周。在南方城市廣州和深圳,官員暫停了十一黃金周期間的燈光秀;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從上周五開始。據來自IHS Markit的資訊,截至上周二,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有22個實行了不同程度的限電措施。

過去一周,多家銀行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8.5%左右下調至8%,甚至更低,稱電力短缺是增長面臨的另一個威脅。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隨著中國進入2022年這個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年份,中國政府將放鬆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2022年中國將召開每五年一次的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尋求延長他作為最高領導人的任期。

中國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重挫。武漢肺炎。(AP)
(AP)

隨著電力短缺席捲全國,中國領導層做出了回應。根據兩位了解會議討論情況的人士以及《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的一份會議摘要顯示,負責監督國家能源政策的副總理韓正周一召集了中國最大的一些國有能源公司的領導人舉行閉門會議,並要求他們千方百計增加電煤供應。與會者被要求不要帶手機參加這次會議。

中國8月底開始在一些省份拉閘限電,但9月中旬以來,全國多個省份頻頻限電,中國東北地區的居民用電也開始被突然掐斷。

紐卡斯爾動力煤價格(該煤炭品種發電的全球基準)上周打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創下的紀錄水平,達到每噸201美元,較年初上漲141%。在中國,高品位冶金煤(用於鍊鋼)價格較年初上漲了158%,達到創紀錄的每噸615美元,幾乎是2016年所創上一個高點的兩倍。

習近平2020年9月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為實現這一廣泛目標,全國各地已普遍開展節能降耗。此任務對中國的煤炭生產造成了影響,由於礦區事故頻發,中國煤炭生產中斷的頻率原本就呈現上升勢頭。中國近六成電力依賴燃煤發電。

位於中國產煤第一大省山西的生產商首鋼福山資源集團有限公司(Shougang Fushan Resources Group Ltd., 0639.HK, 簡稱:首鋼資源)說:「煤炭行業繼續受環保、安全等因素制約。」該公司稱:「煤炭供應緊缺,尤其是煉焦煤供應難以在短時間內得以緩解。」

官方數據顯示,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推動下,今年早些時候煤炭需求同比增長了約20%,最近幾個月增幅降到了個位數的水平。相比之下,煤炭供應保持波動,一些月份萎縮,其他月份以低個位數增長。

在一些省份,更嚴格的能效目標也是限電的一個原因。8月,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份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指出一些省份沒有達到能效要求。9月中旬,這些省份開始在電力配給中瞄準一些高能耗行業。

因坎培拉方面呼籲開展一項獨立的全球性新冠溯源調查,中國自去年年底以來非正式地禁止了從澳洲進口煤炭,這加劇了中國國內的煤炭短缺問題;澳洲以前是中國的一大煤炭供應國。從澳洲等國進口的煤炭通常佔中國煤炭消費量的10%。

此外,低於正常水平的可再生能源供應已讓一些省份的供電問題雪上加霜。位於中國西南部的水電大省雲南今年一直與乾旱作鬥爭。在中國東北地區,受天氣影響,風電場的產出有那麼幾天非常低。

恆生銀行(Hang Seng Bank)駐上海的經濟學家王丹表示,電力嚴重短缺的另一個原因是電力定價機制僵化。以國際標準衡量,中國電價較低,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對電力公司可提高電價的幅度設置上限。這在煤價不斷大幅上漲飆升之際降低了發電廠的發電意願。

中國電力、中國煤炭工廠。(AP)
(AP)

代表發電企業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China Electricity Council)稱,由於煤炭價格飆升,截至6月份,大約70%的煤電企業發生虧損。

包括上海、四川和內蒙古在內的幾個地區已放寬上網電價的上限;上網電費由企業支付給發電廠。從上周五開始,中國製造業大省廣東省的工業用戶在用電高峰時段將需要多交最多25%的電費。

中國經濟規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上周三表示,將增加煤炭產量,進口更多煤炭,增加國內天然氣產量,並將部分上漲的能源成本轉嫁給終端用戶。

據《華爾街日報》看到的一份會議紀要顯示,國家發改委一名高級官員上周四主持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會議指示煤炭生產設施在10月1日至10月7日國慶假期期間繼續開工。

副總理韓正已下令官員控制鋁、鋼鐵、水泥和石化等高耗能行業過度用電。

「無論是對決策者還是企業來說,這都是一次系統性衝擊,」能源諮詢公司Lantau Group駐深圳的經理David Fishman稱。他說,增加天然氣和煤炭供應是短期解決方案,但中國政府需要長期眼光,考慮能源來源多樣化的問題。

中澳關係急轉直下,中國傳將正式禁止澳洲煤炭進口。(AP)
中澳關係急轉直下,中國傳將正式禁止澳洲煤炭進口。(AP)

佛山歐風家具有限公司(Foshan Oufeng Furniture Co.)的經理Thomas Broertjes表示,他在中國待了15年,還是頭一次看到限電措施持續這麼長時間。大約兩周前,當地政府每天向他發送關於工廠當天是否可以運營的訊息。

中國上一次遭受嚴重電力短缺是在21世紀初,當時很大程度上是由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造成的。在始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電力需求出現了大幅下降。

除了此輪電力短缺外,其他不利因素還包括持續的航運瓶頸,入境中國也受到嚴格限制,中國的營商環境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這些都已促使Simple Modern的Beckham開始評估把部分生產活動遷回美國的可行性。

他說,中國共產黨總是會優先考慮自己的目標。他表示,作為一個外來者,經常難以難理解他們的動機。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