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聽到「主流民意」就想吐

2021-09-14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國民黨需重視起隱性民意,才有機會成為「積極的在野黨」,並穩固自身支持者 。 (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國民黨需重視起隱性民意,才有機會成為「積極的在野黨」,並穩固自身支持者 。 (資料照,柯承惠攝)

「主流民意」要自己設定,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只講人民愛聽的,而要講人民說不出來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輿論場中此起彼落的所謂「主流民意」又來了,拿「主流民意」出來說事,卻沒人能說清何謂「主流民意」,這不是新現象,它反覆出現在修理國民黨,以及修理國民黨內深藍族群的論述裡,每逢選舉,就有人端「主流民意」出來鎮壓不符「台灣價值」的主張與人群。

「台灣價值」是什麼鬼,沒人說得清,「主流民意」亦然,不清不楚的概念,最容易做文章,所以大家都玩得很溜,但若細究,就會發現狗屁不通,邏輯也不通,清談誤國,也就是這麼回事兒。

何謂主流民意?直接說比較快,論者的所謂「主流民意」,一般認知裡就是以「台灣主體」為核心的反中(或反共)民意,但凡親中的,與不反中的主張與情感,都是非主流。因此「九二共識」不符主流民意,「中國」國民黨不符主流民意,連退而求其次的「親美和中」也不符主流民意。

那麼試問,多少佔比算「主流民意」?

如果我們試圖量化「主流民意」以求客觀,該怎麼做?一般是用民調數據來參考,但民調品質參差不齊,誘導性民調所在多有,因此若求謹慎,就用最近一次選舉票數作為指標。

問題來了:817代表主流民意嗎?

若以此為據,國親兩黨總得票的612選民,自然不服,國民黨想必也不會同意,所以還得細究817裡的中間選民佔比,但中間選票的數量一向眾說紛紜,有說10%的,有說30%的,永無定論,所以量化的嘗試立刻卡住。若追索總投票數裡的青年選票,這就很清楚,但問題又來了:青年能代表主流民意嗎?又卡住。

換言之,主流民意的量化指標,只能依靠較具有公信力的民調,以窺「大約數量」。根據政大民調,只認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是63.3% (2021年),一般應會以此數字為據,坐實「主流民意」,與其背後的反中量能。

不過,若以這種「主流民意」做標準,國民黨乾脆將612奉送給柯黨,自我「台聯黨化」吧,因為有34.1%的選民仍抱著中國情懷,想搞台灣民粹,爭相比綠,必然顧此失彼。

最莫名其妙之處在於,似乎沒人將過關的公投結果當主流民意:反對火力發電,反對深澳電廠,反對核食進口,幾項同婚議題主張,以核養綠。以上幾項明明白白的民意,民進黨順了幾項?結果是不是都被817民意覆蓋掉了呢?在野黨有沒有持續伸張這些民意,就像獨派咬論文門那樣堅持倒底呢?現在要說公投門檻太低,不足以代表主流民意嗎?

顯然,台灣連投票的形式民主都不完整,遑論真民主,何來底氣談主流民意?

除了綠營以及立場較為中間的菁英之外,大有藍營內部各色人等,以「主流民意」鬥爭黨內深藍。洪秀柱從「換柱」事件到主席任內,一路遭黨內各勢力以「主流民意」為口實鬥爭;現在統派張亞中突然有點搶眼了,這些勢力又以同樣模式鬥臭之,說穿了,就是為了自己在選舉時比較好選而已。

非黨員的泛藍營名嘴亦然,直接嗆國民黨主席選舉參選人巴結深藍,背對「主流民意」,若還想勝選就得徹底拋棄「兩岸包袱」,就算反中力度比不過綠營,也得精準反共云云。可笑的是,巴結深藍也是為(黨內)選舉,選上以後就拋棄深藍,早就是國民黨黨性。這些名嘴倒是說說看,憑什麼嫌惡深藍,卻又要求深藍含淚投票呢?將兩岸議題視為包袱,那要不要主張恢復徵兵?

論者誇誇其談,聽起來雖像是制約理想性的現實主義,但說到底,「主流民意」不過是藍營無能的藉口,現實就無能。

任何競爭性民主政黨,都只能代表「部分民意」,在此基礎上擴大民眾認同,求個「多數民意」,而民意是流動的,政黨得靠本事爭取,並無科學意義上的「主流民意」。拿虛構的「主流民意」來稀釋自己所代表的民意,唾棄口袋裡的34.1%,愚不可及,這樣的主張還在藍營輿論場裡頗有聲量,可見國民黨輸得很有道理。

承認對手代表「主流民意」,並大聲疾呼「告別支持者」的政黨,放諸四海,除了國民黨外,還真難找到第二例。

請問「高雄又老又窮」,是不是主流民意?任誰也很難說是吧,儘管其或許是真相。而此主張是曾讓藍營風光一時的起點。

請問「金廈生活圈」,是不是主流民意?如果不是,朱立倫怎敢提此主張?

請問遵循中華民國憲法,是不是主流民意?不認自己是中國人的63.3%認同嗎?如果不是,江啟臣談什麼「憲法九二」?

請問「九二共識」,是不是主流民意?如果不是,那為何韓國瑜支持「九二共識」,仍能贏得高雄市長選舉?

請問「TAIWAN NATIONAL DAY 2021」,是不是主流民意?63.3%認同估計都認同喔,如果是,那些愛談「主流」的藍營名嘴在反對什麼?

「主流民意」一人說一套,藍營內部自己鬼打牆,虛談什麼精準反共?連反獨都自我打臉不是嗎?綠營樂見張亞中當選?國民黨還在騙自己兼騙深藍,只要自願深陷「主流民意」泥淖,誰當黨主席都沒差。綠營最怕朱立倫?之前還有人說吳敦義是「綠懼人」呢。

另外還有一些高聲批評民進黨的非藍營名流,尤其是民主派,為了拉下民進黨而呼籲國民黨貼近「主流民意」,渾然不覺此舉其實反民主。對民主再陌生的人都曉得,民主就是尊重少數,服從多數,受困於選舉思維而高舉多數排擠少數,這是「民煮」,不是民主。非主流合該被鄙視?

在贏者全拿的選制下,51%就可以自稱「主流民意」鬥爭49%,因此社會分歧才會愈來愈大,贏者才會不擇手段走專擅路線,台灣的民主倒退例證不勝枚舉,而與對岸一黨專政不同的是,民進黨大搖大擺地走向專制,正是以「主流民意」作為藉口。

在歷史上,法西斯,軍國主義,蓄養黑奴,宗教迫害,壓制女權,種族清洗,都曾是「主流民意」,而我們所有人,都曾是(或仍是)非主流。可恥的是,當自己成為主流時,就開始對非主流進行排擠,甚至迫害,而且還振振有詞。

主流就是對的嗎?疫苗施打第二類的官員們,就是主流。

那麼,在野黨從「主流民意」陷阱中脫困的方法是什麼呢?

有許多隱性民意,被顯性民意所掩蓋,因為沒被討論,少做民調,甚至被刻意掩埋,所以為政客們所慣性忽略。韓國瑜當初為何能橫空出世,擁抱九二也金剛不壞呢?因為他點出了一個重大的隱性民意——窮。

要說什麼才是不分世代,不涉政治意識形態的主流民意,其實就是「窮」。青年買不起房,所以不敢生,別懷疑,這就是窮。但政客們鮮少以此為政黨主張拚選舉,因為來自建商地主的選舉獻金,總能佔據顯眼的比例,鬥金主就選不上。

住宅、底層、貧窮、社會議題示意圖(謝孟穎攝)
何謂台灣主流民意?作者強調,不分世代、不涉政治意識形態的主流民意,其實就是「窮」。(示意圖/謝孟穎攝)

即便後來韓國瑜被鬥臭,也無法消除想「發大財」的隱性民意。為政治意識形態,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這時代不但沒過去,在蔡英文主政下還益發擴張,因為唯有操弄反中情緒,才能掩蓋「人民窮」的社會醜態,這也是「民煮」。

如果你的年收入在人均GDP之下,經濟數字再亮眼,又關你什麼事?依據這數字最客觀,一年賺不到91萬的人群,肯定多數,也才是值得重視的主流。

國民黨一味想討好年輕人,卻疏於在解決「窮」的問題上下功夫,就算將手臂讓給高端也一樣讓青年唾棄,反而還流失更多支持者。將類似這種隱性民意視為「主流民意」,國民黨才能脫困,也才像個積極的在野黨,而且不會流失自己的支持者。「戰鬥藍」若像無頭蒼蠅,隨著風向亂竄,也成不了什麼事。

隱性民意不只「窮」,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標舉,在野黨若有心「在野」,自然就能在各種社區裡發掘百姓疾苦,要談兩岸,沒有以解決人民的困境作為基礎,還真不配談。

「主流民意」要自己設定,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只講人民愛聽的,而要講人民說不出來的。誇談民主的人太多,真關心「民煮」的人太少,因為前者是主流,後者是非主流。

韓國瑜已經示範過一次,支持九二也能勝選,但朱立倫現在還敢提「金廈生活圈」嗎?江啟臣敢鬥爭建商地主嗎?顯然答案都是否定,在817面前,口氣不是老綠就是小綠,清談什麼「主流民意」?

都在虛談,所以聽到「主流民意」就想吐。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