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講座》毛澤東為何發動文革?學者揭失控浩劫

2021-08-29 09:20

? 人氣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黃德北教授(右),以「從左翼角度看中共百年變化」發表專題演講,由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左)主持。(潘維庭攝)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黃德北教授(右),以「從左翼角度看中共百年變化」發表專題演講,由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左)主持。(潘維庭攝)

中共今年建黨100周年,回顧中共自建黨、革命、建國至今,外界看待它採取不斷革命的重複過程。世新大學社發所教授黃德北28日在一場演講時直指,當中共正在創建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時,其「社會主義復興」還在摸索道路上,並未實施真正的社會主義民主,離左翼理想的國度還很遙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風基金會、《思想》雜誌以「沉重的革命:中共百年歷史的韌性、代價與前景」為題,連續3個周六舉辦線上演講。28日下午舉行第2場次,邀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黃德北教授,以「從左翼角度看中共百年變化」發表專題演講,由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主持。

黃德北解釋,過去我們慣常以右翼角度認識中共,對中共存在種種偏見,不但影響兩岸正常交流,也阻礙台灣社會發展。也因為對左翼中國的否定,會使台灣人民無法接受進步的左翼思潮,「只能用右邊的眼睛看世界、用右腦思考問題」,讓社會陷入思想保守落後,這也是台灣目前的困境。

中共甫建黨鄧小平推行「新民主主義理論」

黃德北回顧中共甫建黨時,19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國的左翼學界針對中國社會性質論辯;前中共主席毛澤東在1939至1940年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主張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完成工業化與民主化後,再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黃德北說明,上述的過渡階段,理應以「15+15年」的期程,但中共卻在1956年就已完成,所以前中共主席鄧小平後來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在生產力還很落後的情況下建立,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補課」,因此,先以農民革命為主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論」提供第三世界國家另一種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以補充馬克思主義理論。

中共盛大慶祝創黨百年,毛澤東與鄧小平都是經常被提及的前領導人。(美聯社)
中共盛大慶祝創黨百年,毛澤東與鄧小平(見圖)都是經常被提及的前領導人。(資料照,美聯社)

黃德北指出,中共在農村政策上,主要進行農村的土地改革,將地主土地分給農民,積極鼓勵農民參與,並藉此從中建立起黨在農村的幹部隊伍;在政治方面,「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人民民主專政,以工人階級、工農階級、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毛澤東提「過渡時期總路線」 鄧小平認為要先進行資本主義補課

其中,黃德北提到,新中國的政體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央人民政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全國人大尚未產生前,由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其職權,憲法未制定前,由以共同綱領為最高基本法。由於是聯合專政,因此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及全國政協中,均有其他黨派人士參與。

黃德北指出,毛澤東在1952年底逐漸形成以10至15年完成社會主義改造,1953年時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主張,但鄧小平與中國部分學者認為轉軌太早,所以現在要進行資本主義補課。

黃德北比較,中共政權建立之初,為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發展,積極支持「民族資本家」,1952年發起的「五反運動」,原本是要打擊不法資本家,卻衝擊私人工商業,因此,毛澤東明確指示,在打倒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後,中國內部主要的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鬥爭,改變了原先對於資本家「既團結又鬥爭、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

毛澤東發動文革不只要權而為整頓黨內官僚主義

由於先前的「人民公社」運動對中國造成災難性影響,黃德北指出,毛澤東退居第二線,由劉少奇、鄧小平負責實際工作。但劉少奇、鄧小平採取一連串溫和政策,毛澤東卻認為劉少奇、鄧小平的改革是「修正主義」,要求兩人未果,毛澤東認為,黨內此時已經由「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控制,必須除去,因此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以求重新改造整個黨的組織。 

毛澤東發動文革僅為了奪權嗎?黃德北認為,對毛澤東而言,文革若僅只是要解決權力衝突,1966年8月毛就已經鬥倒劉少奇而重掌權力,但文革卻未結束,要從意識形態才能理解。黃德北表示,毛澤東是要藉此運動整頓黨的官僚主義與修正主義,徹底改造黨,並從運動過程中,培養革命接班人,但文革一發動後續則難以控制。

毛澤東。(美聯社)
黃德北表示,毛澤東(見圖)發動文化大革命並不只是要奪回政權,而是要整頓黨內的官僚主義。(資料照,美聯社)

文革之後,加上1976年毛澤東去世、四人幫下台,鄧小平在胡耀邦的協助下,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口號,反對盲目的教條主義,並在11屆3中全會時透過清除四人幫餘黨、增補中央委員的方式,鄧小平終於在黨內取得初步的優勢,改革開放政策提出,中國出現新的改變。

鄧小平支持改革開放 中國日益走向資本主義社會

鄧小平執政初期,以「胡耀邦掌政治、趙紫陽掌經濟」的分工體制,但鄧小平不滿1986年的學生運動處理方式,以至於還有後來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黃德北表示,鄧小平在1992年第二波改革時,以南巡為主,前往南方巡視,發表一系列支持改革開放的講話,引發中國第2波改革,使中國人民開始意識到改革不會再走回頭路,使中國日益成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

回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黃德北說,彼時中國承諾人民幣不會貶值,之後又開放國內市場,讓南韓、東南亞國家產品進入中國;1998年朱鎔基出任總理,推動國企改革與社會保障體制改革;2001年12月中國大陸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與全球經濟進入更緊密的整合,也使其出口量大增。

至於21世紀以來的中美關係,黃德北回顧,美國總統小布希上台後,中美關係開始發生變化,兩國磨擦加劇。1999年5月,美國軍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名記者死亡;2001年中美軍機在南海發生碰撞、同年的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入侵富汗塔利班政權,也開始調整政策。彼時經濟大幅成長的中國,已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國家。

習進平取消任期限制是希望沒有時間壓力下處理台、美問題

黃德北指出,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次債風暴,為了協助美國渡過危機而大量印鈔,中國承諾4兆人民幣擴大投資計畫,北京奧運後,中國人的自信心與民族主義高漲。黃德北提到,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聲明,籌建TPP遏阻中國,中共主席習進平在2013年因而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希望能加強與中亞、歐洲與東南亞等地的經貿合作,以化解與美國的緊張對峙關係。

25日於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宣布,中國脫貧工作取得全面勝利。(AP)
習進平在2013年因而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希望能加強與中亞、歐洲與東南亞等地的經貿合作,以化解與美國的緊張對峙關係。(資料照,美聯社)

至於看待習近平時代的變化,黃德北表示,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不再受任期10年的限制,應是希望在沒有時間壓力下處理中美、台灣問題。但對於中美之間的衝突,黃德北表示,中共可能因為過去與國民黨的鬥爭經驗,即便後來川普發動貿易戰,依然採取「鬥而不破」策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