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進軍美國,挑戰日益式微的孔子學院

2021-08-13 11:10

? 人氣

美國21名國會議員今年3月致函美國教育部長,指美國大專院校關閉孔子學院後,學生對華語及中華文化等學習仍有相當高的要求,建議擴大台美教育倡議。信件中表示,台美在教育事務上合作,能夠限制中共的影響力,確保雙方的言論自由,是孔子學院的替代方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孔子學院曾經向所在當地大學學府施壓,抗議舉行有關西藏及達賴喇嘛的活動,而有美國關注團體也指出,孔子學院刻意避開中國政治歷史、人權問題。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課程總監喬納森‧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對BBC中文表示,台灣作為崇尚民主自由的地方,此類干預和學術自由問題相對較少。

不過蘇利文也指,孔子學院的威脅是被誇大,在英國、北歐等地的大學,能夠和孔子學院分別獨立運作,有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不過部分地方,大學資金依賴了孔子學院,就出現一些有關學術自由的問題。

蘇利文指出,西方大學在與台灣合作時,沒有孔子學院所附帶的「包袱」,將會是台灣過去投資研究和教育人才的發揮時機。

孔子學院原先由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辦)統轄,後來改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負責。中國官方稱這所基金會是由多家高校和企業發起的「民間公益組織」,意味孔子學院表面上是脫離政府。

與此同時,中國教育部設立了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取代漢辦成為負責國際中文教育的機構。

美國全國學者協會一直都有研究孔子學院如何威脅當地學術界的議題,協會高級研究員蕾切爾‧彼德森(Rachelle Peterson)對BBC中文表示,雖然孔子學院數量下跌,但中國政府事實上只以其他名義,去提供孔子學院的課程和活動,就算孔子學院現在表面是由「非政府組織」運作,但這些課程仍然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

「雖然孔子學院倒閉似乎令台灣能夠爭取到市場的一部分,但中國政府非常積極,會令台灣面對障礙,」她說,「台灣是比中共政府更是可信任的伙伴,但學府本就不該依賴外國投資者。」

Rear view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writing on chalkboard. Language languages learning

「小技倆」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范世平教授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稱,雖然台灣這類學習中心可以填補部分孔子學院被關閉後出現的空白,但目前中國大陸的一套中文教學及中文能力水平測試仍然是主流,台灣要和大陸平分秋色,仍有一段距離。

而另一被關注的重點是台灣華語文中心在海外教授的華語課程。

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表示,他們有完整的教材體系,教授以正體字為主,如果需要提供簡體字,也會提供對照。

曾經在台灣留學的英國學者蘇利文認為,海外的學生學習中文是希望能使用華語,而過往他接觸的台灣老師也熟悉中共的那一套教學法,他認為語言學習上不應政治化,不同的系統也不能該有所衝突,但他說:「但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認為台灣的教材和教學法,比較適合西方學生的偏好。」

目前台灣在海外的合作單位有限,建立的華語文中心數量遠不及孔子學院的高峰期,而合作單位也並非孔子學院過往曾合作的美國知名大專院校。在教學資源、師資上,台灣仍然有很多方面才能追趕孔子學院。

根據僑委會數字,目前歐美地區約有500所僑校,9000多名華文教師,不過大多華語老師只能以英語授課,要開拓歐洲地區的華語文學習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接受港媒訪問時表示,台灣的所謂軟實力,是建基於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反感,只是「小技倆」,對大局不會有實際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