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這個自認精神穩定的天才,既要奉承又要崇拜…

2018-02-19 06:40

? 人氣

《烈焰與怒火:川普白宮內幕》一上市就登上暢銷排行榜冠軍。(資料照,美聯社)

《烈焰與怒火:川普白宮內幕》一上市就登上暢銷排行榜冠軍。(資料照,美聯社)

2018年初川普為自己向全世界辯護:「我是一個精神狀況非常穩定的天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樣為天才的愛因斯坦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上發表了《我眼中的世界》演講,文中提到:「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回饋我所接受的一切,以及至今仍持續得到的東西。」

川普上述的話也是他第一時間回應美國記者邁克爾‧沃爾夫(Michael Wolff)的新書《烈火與怒火:川普白宮內幕》(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最直接、簡要地反擊;根據沃爾夫的說法,這本書是基於200多次採訪完稿(他花了18個月,記錄從2016年11月8日到2017年10月的事件,採訪包括川普、大部分白宮高級官員,及其他相關人士在內的200多人)。可是川普則完全否認他曾接受過沃爾夫專訪,並指這本書「全是謊言」(川普一上台之後,凡是對他不利的新聞/報導他都稱為「假新聞」(fake new),對這本書的評價也是如此)。

這本新書的作者沃爾夫曾得過兩次「國家雜誌獎」,寫過《白小子們》(White Kids,1979),談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年輕人的生活;《大亨之秋》(Autumn of the Moguls,2004),講述美國主流媒體的衰落。還有一本最有名的就是關於梅鐸傳記的《擁有媒體之人》(The Man Who Owns the News,2008)不過,據《紐約時報》2008年報導在這本書出版前6周時,梅鐸對於部分內容提出異議,指該書的部分描述不準確。但沃爾夫當時稱,相信梅鐸的批評並不是真心的,只是受到了公司政治的影響。

基本上美國媒體界對沃爾夫的風評不佳,有人稱他為「沒有原則的虛構小說作者」,《紐約時報》(2018年1月4日)的比喻更生動:「多年以來,沃爾夫就是曼哈頓媒體池塘裡的一條大食人魚,用他那刻薄的專欄向他的午餐同伴猛撲過去」。也有人說他是這位現年64歲的記者顯然不擅長現場新聞寫作,反倒是經常出入華府高級宴會派對、知名餐廳等場合,他的調查報導寫得有聲有色,就像路新媒體《新共和》(2004)的描述,「在雞尾酒會上、馬路上,還有在Michael’s餐館漫長的午餐中,他沃爾夫很會吸收周圍的一切氣氛和八卦」。然而,最大的敗筆還是有些細節與人物是他虛構出來的。

紐約作家布里爾(Steven Brill)就曾指責沃爾夫在一本談到矽谷「淘金熱」的書中「捏造或者篡改了」受訪者的言論,並稱沃爾夫以「美國線上」(AOL)公司3個高層主管為基礎,自己編出了一個虛構人物。推出這本新書後,同業在新聞倫理與專業上更給他按上了一個「出賣了提供訊息給他的線人、消息對象」的罪名(在沃爾夫手中的許多錄音紀錄有些是白宮官員與幕僚,他們根本不敢出面反駁,因為一旦自曝身分,大老板川普知道了,還會有什麼好下場?主要供應資料的應該就是巴農,還有前副幕僚長沃爾什,巴農不但被川普的律師發函警告「不得再洩密」,最後連他所服務的媒體極右派媒體「布萊巴特新聞網」也將這位執行董事給開除了!)。作者沃爾夫到現在為止什麼事也沒有,新書還大賣讓他是名利雙收!

前白宮策略長巴農。(美聯社)
前白宮策略長巴農。(資料照,美聯社)

事實上,面對外界的質疑,惡名在外的沃爾夫似乎也沒有怕,在這本新書中的序言他還給自己安上了保險,他寫道:「許多關於川普白宮裡到底發生了什麼的說法都自相矛盾。正像川普的風格一樣,許多說法都拙劣而不真實。那些矛盾點,以及那些對真相或者現實的隨意性,正是這本書的一條基本主線。」白宮的主人是他這本書的最重要的主角,主角川普的風格就是相矛盾,那麼書中所呈現的不就是最好的註解,想要找麻煩的人就自己去問川普,看他能不能自圓其說?

讓沃爾夫沒有想到/或者早在預料當中,川普在第一時間就發推文來反駁他,而且在這一天川普從早到晚都在嘀咕這本書,就像白宮發言人珊德斯所證實,川普對書中引述的巴農說法「反感之至」,強調沃爾夫「從沒坐下跟川普聊過」,川普上任以來只跟他講過幾分鐘的話,但都跟書中內容無關。當天白宮上下全都忙著翻閱這本書,想要再查看有沒有對川普不利的說法!

不過,川普的暴怒與推文意外地成為這本書的最佳推手,沃爾夫馬上發文感謝「總統先生」,川普的律師也發了存證信函要求出版商立刻停止發行這本書或節錄,這些都等於幫著新書做促銷,而且效果好到不行。因此,沃爾夫在推特寫道:「新書上架。大家明天就能買書(和看書)。謝謝你,總統先生。」下方有推特用戶附和笑說:「我原本沒要買這本書,但現在川普激起我買的欲望。」

就像作者沃爾夫(2018年1月7日)首次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宣稱,美國政府有些官員相信川普可能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這種病的多半為兒童。沃爾夫同時也指出,川普外交原則很簡單,就是要別人奉承他。沃爾夫還特別提到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前兩周,他訪問川普,當時川普這位天才還完全搞不清楚什麼是「脫歐」。

和川普愛熱鬧與吹捧不同,一樣是同天才的愛因斯坦表示,「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為接近的親人;在所有情感關係前,我總是感覺到疏離、保持孤獨的必要性--而這種感受正與年俱增。」

對川普來說,他最在意的應該還是巴農的洩底,巴農是左批小唐納‧川普右批伊凡卡,當然更沒有忘記白宮主人川普的行徑,問題是作者沃爾夫再怎樣擁有通天的本領,也無法了解那麼多細節,而川普最信任與接觸最多的當然就是巴農,所以在第一時間看到新書,川普「合理地懷疑」巴農就是洩密者。為此他痛罵巴農「失心瘋」,還要律師發出「終停函」--要求巴農不得再向外界發表任何有關川普與其家人的任何內容,否則要告他洩密。

巴農這位白宮首席策略師,被《時代》雜誌封為「偉大的操縱者」(2017月2/3),在一年前被川普招攬成為競選首席顧問(2016/8/17),川普的就職演說撰稿人,意味著他的許多想法已成了川普重要的政策,然而伊凡卡與她的夫婿庫許納顯然對這份講稿有所保留,只是川普最後支持了巴農,然而,在川普的白宮團隊中,巴農顯然與大家都格格不入,先是與白宮幕僚長萊恩斯‧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爭權,後來凱利(John F. Kelly)(2017/7)接替普利巴斯成為幕僚長,整頓所有的驕兵悍將時,巴農和伊凡卡就是第一批要處理的對象,凱利先是要求伊凡卡要見總統前一定得先通知他,其次就是拿經常與人起衝突的巴農來開刀,迫使巴農選擇了在8月時離開白宮。而巴農選擇離開除了凱利因素之外,和庫許納起口角爭辯也是重要導火線。

巴農「被解職」後,馬上回任「布萊巴特新聞網」主編,他離開白宮後向一切反對川普的對象(包括國會、媒體與企業界等)宣戰。其實巴農之所以讓川普的白宮團隊成員感到不滿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他太愛居功,讓川普都不太高興,在2017年4月時川普不讓巴農參與國安會議就是與巴農切割的開始。觀察巴農會在沃爾夫的新書中重批川普一家人,非常明顯地他是有意要「報復」川普和他的家人。

《烈焰與怒火:川普的白宮內幕》(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一書作者沃爾夫(Michael Wolff)(AP)
《烈焰與怒火:川普的白宮內幕》(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一書作者沃爾夫(Michael Wolff)。(資料照,美聯社)

沃爾夫和巴農非常熟,當沃爾夫在白宮西廂出入採訪之際,常常會到巴農的辦公室坐一坐,兩人的交情真的和一般媒體記者不同(巴農稱媒體為「反對黨」)。在新書中曾詳細描述了巴農與福克斯新聞台前董事長艾爾斯在一次私人晚宴上的談話,提到巴農希望艾爾斯幫忙減少傳媒大亨梅鐸對川普的影響。對於這麼詳細的對話內容,不少同業記者和官員表示質疑,沃爾夫不可能聽到這種在私人場合的對話。但Axios事後查證發現,這場私人晚宴的召集人人正是沃爾夫本人,是他邀請了巴農、艾爾斯等人,無庸置疑席間的談話當然被沃爾夫拿來引用。只是如果沒有和巴農有這樣深厚的交情,這場晚宴根本不可能舉行的!

回到巴農的「報復」,批評美國總統川普長子小唐納「叛國」引發軒然大波之後,巴農趕緊發表聲明(2018月1月7日)向川普一家人致歉,並表示後悔沒有早點澄清,他說的「叛國」另有其人,書中所指的川普的前競選總幹事馬納福。問題在於馬納福若是沒有川普或核心人員點頭,他憑什麼敢去和俄國人私下溝通呢?巴農的如此轉彎並沒有解除川普在「通俄門」的嫌疑,拉出馬納福不就等於說「此地無銀三百兩」?對此,川普不火大才怪,好不容易前國安顧問佛林才「認罪」,是他私下和俄駐美大使會面,強力與川普切割。巴農與這本新書如是說,根本就是要把川普「介入通俄門」的蛛絲馬跡若隱若現地「描繪」出來,無怪乎沃爾夫披露:無論「勾串」的實質內容為何,川普身旁沒人預期他能從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下全身而退,白宮高層職員評估,川普沒有一套因應嚴格調查的指引,也缺乏吸引頂尖律師效勞的信用,因為至少有9家大型律師事務所拒絕代表川普打這場官司。

在沃爾夫新書上市鬧得沸沸揚揚之際,同時也傳出了調查「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穆勒將在未來數周內約談美國總統川普,川普(1月10日)被問及是否願與穆勒會面時,未做正面回答,只是重伸他與競選團隊和俄羅斯沒有勾結。讓川普頭痛的「通俄門」事件,巴農與沃爾夫都沒有把話講死,留下不少線索讓讀者更好奇,想要看完這本書或更想了解更多的細節與內容。至於檢察官穆勒正是該和總統先生好好談一談的時機了!川普本人呢?從事件爆發迄今他沒有講清楚說明白,反而是作秀的時間比說實話的時間還要多,這完全是川普式地表達方式,要有人奉承要有人崇拜!最後結果會是什麼呢?……

同是天才的愛因斯坦說得真好,「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政體。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被崇拜的偶像。我自己一直受到同代人的過分的讚揚和尊敬,這不是由於我自己的過錯,也不是由於我自己的功勞,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於人們有一種願望,想理解我如何以自己微薄的綿力,通過不斷地努力奮鬥以獲得的少數幾個觀念,而這種願望有很多人未能實現。」

*作者為大學教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