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鴻海神祕子公司赴中掛牌 掀骨牌效應?

2017-12-20 19:30

? 人氣

鴻海近年持續將賺錢的業務分拆上市,因此一直有投資人擔憂,長期下來,母公司將成空殼。(郭晉瑋攝)

鴻海近年持續將賺錢的業務分拆上市,因此一直有投資人擔憂,長期下來,母公司將成空殼。(郭晉瑋攝)

鴻海宣布旗下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oxconn Industrial Internet, FII)將赴上海A股公開發行,此案如果在明年一月的股東會上得到股東支持,這將是鴻海集團中第一個在中國上市的子公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六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提到台灣的行政效率輸給國外太多,「如果非必要不會回台灣」,這句話當時對政壇與業界都像一顆震撼彈。到了年底,鴻海隨即宣布FII將在中國上市的消息,讓各界感受到郭董先前的一席話不只是說說而已。
根據公告資訊,FII成立於二〇一五年,算是相當「神祕」的單位,短短兩年時間,就能籌備在A股上市,究竟這是個什麼樣的公司?鴻海打的又是什麼樣的如意算盤?

鴻海突如其來宣布明年一月將舉行股東會,通過FII的上市案,讓各界一片譁然。之所以訝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界對於FII都不瞭解,甚至可說是「一無所知」。

隸屬網通次集團,專注工業互連網

根據FII的官網,該公司主要提供電子製造外包服務,以「EMS、OEM、ODM和JDM等模式,為海內外知名品牌廠商提供通訊類終端整機與機構件產品」,並提供「通訊網路解決方案與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及「科技服務」。

FII還有一部分的業務是在精密刀具、機器人等,可以提供客戶相關的產品或服務。

也就是說,FII就是為客戶提供網通設備的製造,包括網通基地台、路由器、交換器、伺服器與儲存設備的製造;而這些產品,都是實現工業互連網基礎設施的重要關鍵。

而鴻海方面則強調,他們運用大量的感應器數據實現自動化,並將大數據分析應用到製造過程中,達成生產效率的提升與效率優化。

從FII的組織人力來看,董事長為毛渝南、總經理為鄭弘孟,這些都是原本鴻海集團中位居權力核心的人物。

其中,毛渝南曾被郭台銘延攬為一級主管,過去也曾擔任惠普(HP)中國區董事長,在去年退休後加入鴻海,接下原本副總裁戴正吳出任夏普社長後所留下的職缺。毛渝南現任鴻海董事,在業界有豐富人脈,與郭董私交甚篤,是郭現在相當倚重的左右手。

至於擔任總經理的鄭弘孟,原本就是鴻海集團網通事業群的副總,是鴻海科技集團副總裁暨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手下大將。據瞭解,鄭弘孟多年來表現相當穩定,深受郭台銘倚重,是鴻海內部前途相當看好的中生代主管之一。

在台上市,股價沒有得到合理評價

鴻海近年將原本負責伺服器製造的F次集團、以及生產網通設備的G次集團合併,而從FII的業務與組織人員來看,應是將F與G次集團原本的部分業務切出,打造成獨立公司,並進而打包上市,藉由市場上的資金,來進一步尋求業務與產能的擴張。

而藉由這樣的上市流程,也符合郭董近年所強調「由航空母艦變成戰鬥艦隊」的概念,讓能夠獨當一面、有衝勁的人才,領導旗下小金雞上市,藉此賦予其更多的領導權力,並享有資本市場帶來的資金挹注與資本利得,形成良性循環,加速推動事業的發展。

FII擬申請在上海A股掛牌,顯然鴻海看中的是A股更高的資本流動性與市場本益比。

事實上,郭台銘對於鴻海的股價始終覺得「被低估」,以鴻海穩健的經營體質與難以取代的產業地位,在台股交易的本益比卻只有十倍到十五倍之間,旗下在台灣上市的公司,股價也經常受到委屈,沒有得到合理的評價。

反觀在上海A股,當地資本市場是全球資金的焦點,市場價值與本益比都高,對於要籌資的企業而言,只要能與市場上的熱門議題有所連結,其能獲得的溢價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近年中國持續高談互連網、工業四.○,而總理李克強拋出「中國製造二〇二五」的議題後,讓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成為中國本地的熱門議題。而郭台銘也多次在中國的公開演講中強調,鴻海不會在「中國製造二〇二五」的浪潮中缺席,將結合機器人與物聯網技術,以及「雲移物大智網」等相關業務,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與利用,讓鴻海富士康整合「資訊流、技術流、資金流、人流、物流與過程流」,從傳統製造業轉型為六流(訊息、技術、資金、能源、物料、過程)企業。

業界分析,鴻海抓住這個市場趨勢,把原本F、G次集團的賺錢業務切割出來,包裝成「工業互連網」公司。在上海A股上市,除了有「市場敏銳度」,也符合中國官方的「政治正確」,可說是一舉數得。

不會再把台、港股列為優先考量

但在兩岸關係緊張的今天,一直立場鮮明的郭台銘,選擇讓旗下公司在對岸上市,「用腳投票」,掀起敏感話題。郭董今年曾公開說出氣話,表示「如果沒有必要不會回台灣」,當時這話一出,讓政治圈與產業界都議論紛紛,如今證實郭可是玩真的,並非只是一時氣話而已。

事實上,鴻海集團已有不少子公司在海外掛牌,包括今年七月旗下負責生產連接器的鴻騰精密(FIT)在香港上市,而先前包括生產手機的富智康(FIH),以及專攻工業四.○的雲智匯科技,也陸續在港股掛牌。

根據瞭解,原本鴻騰精密規畫在香港上市的案子一再延宕,一度讓鴻海方面思考乾脆讓鴻騰到中國上市;但因當時已經在香港籌備一段時間,已投入相關資源,因此最終做罷。如今FII正式進軍上海A股,如果最後順利叩關,並獲得正面的市場評價,未來鴻海集團的分拆上市大計,很可能不會再把台股與港股列為優先,而會以陸股為主,「一去不復返」。

郭台銘近年聲勢高漲,收購夏普(Sharp)後,成功使其轉虧為盈,在日本樹立其名望;而在美國,郭董與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同台宣布面板投資計畫,躍上全球媒體版面。

如今鴻海的一舉一動,不僅是經濟考量,還有更多的政治意涵。業界解讀,先前各界研判富士康可能逐漸撤離中國,加深在日本、中國與印度市場的布局,但這次FII的中國上市案,在某種程度上是鴻海富士康對於相關傳言的駁斥,也是對中國市場與官方的承諾。

對於FII的A股上市案,鴻海並未說明細節,僅表示「將帶來巨大機遇」,有助集團留住關鍵人才,共用發展紅利;並運用中國大陸的人才、資金、市場,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落實集團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的經營目標。

股東權益被犧牲?

只不過這對鴻海的數十萬小股東而言,恐怕是五味雜陳。鴻海近年持續將賺錢的業務分拆上市,這對鴻海母公司而言,在實質上等於是獲利被稀釋,也一直有投資人擔憂,長期下來,母公司將變成了空殼。

市場籌資欠缺誘因,導致台股資本外逃,市場與企業之間猶如雞生蛋、蛋生雞的無解難題。具有指標性的鴻海,旗下FII正式向上海A股叩關,未來旗下金雞是否如法炮製,甚至進一步掀起台股的骨牌效應,值得關注。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