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研五號沉沒 重大國家級研究計畫延宕

2014-10-11 17:35

? 人氣

海研五號的沉沒,許多研究任務與計劃都將遭受影響。(取自海研五號網站)

海研五號的沉沒,許多研究任務與計劃都將遭受影響。(取自海研五號網站)

台灣首艘具有遠洋探測能力的重量級海研五號船隻沉沒,落難者全數救起,卻不幸造成2人死亡、25人輕重傷。除了人命的損失,海研五服役後被賦予的後續一連串海洋研究、空氣監測、中長程飛彈遙測、替代能源探尋等國家重大計畫,恐都將因此遭受負面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昨天(10日)傍晚5時,海研五號行經澎湖縣龍門外海失去動力,船身右弦觸礁擱淺,後開始進水,船身因進水不平衡而傾斜,如同鐵達尼號沉船場景般,短短4個多小時後的9時30分,整艘船隻沒入海面以下。

救援人員接獲海研五號發出求救信號後,隨即兵分海、空2路前往搜救,船隻快速沒入海面,情況相當緊急。

此次沉船共45人落海,探測團隊21人、海洋中心6人、船員18人。6小時後45人全數獲救,但不幸的是47歲的中研院研究員領隊許世傑以及30歲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怡君雙雙罹難,另外25名人員輕重傷,分別送往醫院救治,部分人員傷勢重,需住院觀察。

「風大、浪高、霧多、天暗」 救援異常困難

搜救人員接獲求救訊號後,隨即出動海軍4艦、海巡署5艦2運輸機、國搜中心2架直升機全力搜救,抵達搜救現場時,海研五號船身已有4分之3沒入海中,僅船頭露出水面。由於船隻傾斜入海,多數船員擠在船頭甲板揮手求救,有船員驚慌跳海、有的摔在暗礁上骨折,也有因海浪過大被掃入海中者。天候不佳,搜救人員甚至冒死跳入海中抓受難者,所幸全數船員都身穿救身衣,歷經6小時的救援,全數救起。

本次救援相當條件困難,受黃蜂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海象惡劣,且時為滿潮,風浪9級,最大陣風甚至達10級,浪高4至5米,加以天色漆黑視線不明,中央氣象局表示「非常不適合航行」,在偌大的海面上,人影甚小,

海軍艦艇除以燈光照射外,還不時發射照明彈協助海巡人員搜救,但海上霧氣極濃,照明彈功能有限,搜救人員幾乎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海面進行搜救。海軍成功級飛彈巡防艦繼光軍艦、子儀軍艦、大字型救難艦大漢軍艦、錦江級飛彈巡邏艦鄱江軍艦也在旁協助。

交通部長葉匡時也於成立應變中心、船難發生1小時後到場指揮救援,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也於8點抵達應變中心坐鎮。

「空氣沙塵與汙染物監測」任務 恐推遲

海研五號此次出航被賦予「海域大氣粒狀汙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的資料蒐集任務。

環保署水保處長許永興表示,台灣位於西太平洋邊緣,周邊國家生殖燃燒與亞洲區沙塵等空氣汙染,在海洋與大氣交互作用下,影響台灣的海域環境生態,此次出航就是為了監測東北季風、西南季風,到底汙染物從哪傳來;掌握資料後,台灣才能進一步做出環境保護措施。

該計畫由中研院、海洋大學、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國研院颱洪中心等所組成監測團隊。海研五號不幸的沉沒,此項計畫將分散至其他船隻進行。

海研五號為台灣最大遠洋探測的重量級船隻,被派以此次研究任務,該船沉沒後,原有的「海域大氣粒狀汙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將由海研一號、二號、三號承接,但由於這3艘船隻整體素質不如海研五號,對台灣的海洋研究將造成不小的衝擊。

如今出航監測發生擱淺沉沒意外,台灣不但損失了1艘推進海洋科研的工具,該船被賦予的相關研究計畫也將受到影響。

此外,該船也兼任中科院遠程飛彈「雲峰」遙測的國防任務,發展對中國嚇阻效果的地對地中程飛彈,海研五號的服役,彌補了遠程遙測平台缺乏的問題,中科院原已計畫今年進行「全彈、全射程」測試,沉船對此打擊不小。

第2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目標在為國家找尋替代能源,如今也將因船隻意外而受到影響,至於影響程度還需要再做評估。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