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來鴻》辛巴威,萊辛曾為你心碎

2017-12-04 05:50

? 人氣

當年左派是唯一有道德力量的人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當年萊辛等歐洲左派反殖民主義就反錯了。殖民主義是一種人壓迫人的不平等制度,過去的歐洲殖民者幾乎不把非洲土著當作人對待,因此,人們希望非洲國家能夠獨立,自立平等地建設自己的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像萊辛這樣生性正直的人,在那個時代幾乎不可能不成為左派。她出身于一個英國殖民官員家庭,父母于1925年來到當時的羅得西亞(辛巴威),希望能靠種植玉米致富,還希望向落後的非洲轉達「文明價值」。當時白人殖民者高高在上,壟斷著這個地區的經濟命脈。

待萊辛長大後,她發現那是一個被員警控制的小國,非常令人厭惡。她感覺到,活在一個少數人壓迫大多數人的社會是多麼糟糕。生活死寂狹隘、醜陋而又沉悶,於是她參加左翼組織,積極投身反殖運動。在筆記裡,她解釋說:「其原因就在於左派是這個鎮上唯一具有道德力量的人,只有他們,理所當然地把種族隔離看作洪水猛獸。」

萊辛的早期作品因此帶有濃厚的社會政治批判色彩,她竭力鞭撻種族隔離制度,表達對非洲殖民地黑人悲慘遭遇的同情。因此,回到英國的萊辛,有三十幾年時間被禁止重返辛巴威,直到白人政權倒臺。

筆者曾與朋友討論這個問題:為何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都是左派作家,右翼作家卻寥寥無幾?答案很簡單,因為諾貝爾留下的遺囑是,要褒獎那些「創作出富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作家,而人文主義理想一定是要同情弱者、有博愛平等精神的。

永不變的是反專制及人道精神

如前所述,昔日支持非洲反白人殖民的是萊辛一類的歐洲左派,今日譴責黑人總統穆加貝的也是他們。表面看起來他們似乎改變了觀點,其實其歐洲自由左派的本質從未改變。他們反對一切專制——不管是白人的種族壓迫,還是黑人的專制統治。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看到的是,當今在歐美為中國民主人權事業呼籲的,大都是萊辛一類的自由左派。但是很奇怪,近年來,海內外華人網路主流輿論一邊倒地,指責挖苦「西方白左」和「聖母婊」,即使是自己受惠於西方左派所建立的國際人權機制的人,也加入這種批「白左」的大合唱。

這是因為,中國人缺乏歐洲人的基督教拯救意識,缺乏人文主義的思想資源,難以理解歐洲人對殖民歷史的反思,更混淆西方左派與中國毛左的本質區別。

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所產生的理解問題,萊辛被中國文人視為「具有浪漫情結的理想主義者」,她反殖民主義的經歷,被視為生命中的偏激段落。實際上,萊辛政治上的選擇並不天真,而是來自她對非洲生活的真切認識,也來自基督教的文化背景,以及反專制的自由精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