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認清人類真正的敵人在哪?

2021-04-14 05:40

? 人氣

作者認為,天然氣複循環發電較燃煤發電, 僅解決了一半汙染,並非零排放。藻礁若遭破壞,將難以預測會造成多大環境生態的問題。(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天然氣複循環發電較燃煤發電, 僅解決了一半汙染,並非零排放。藻礁若遭破壞,將難以預測會造成多大環境生態的問題。(資料照,柯承惠攝)

美中的爭霸因阿拉斯加2+2峰會而墜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更深淵處,雙方揪團纏鬥,無止無休,兩霸都忽略真正會毀滅自己的敵人不來自對方,而來自大自然隨氣候變異的反撲,說什麼「既競爭(其實是鬥爭罷!)又合作」簡直是個大荒唐,就和川普說「溫室效應是科學家的謊言」一樣可笑,拜登邀40位國家領袖參與「去碳大拜拜」秀場,其效果能超過巴黎氣候協約嗎?從該協約脫群而剛才回來的就是美國,要解救氣候災難其實只有全面停止惡鬥,凡我人類,共同戮力合作,否則將如聖經上敘述的,上帝要用大洪水氾濫讓人類對真理覺悟,唯有少數真正為生態環境奮鬥的人,才能搭上諾亞方舟以謀自救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跨政府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聯合國組織之一)指出,工業革命至今,全球溫度已上升攝氏1度,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AmericanGeophysicalUnion)的研究顯示,全球的均溫若提升2度時,將增加3倍的人口曝露在不適合工作或可能致命的高溫下,按現在排碳的趨勢若不全力改進,毀滅性的乾涸或氾濫指日可待。

最近拜讀了盛治仁先生在聯合報發表的《不要對不起下一代》,他強調一年12個月中有5個月我們所應用的資源是向下一代挪用的,盛先生推崇比爾蓋茲的基金會多年來對乾淨能源的研究與投資(作者註:如高效電池、碳捕捉、綠色航空燃料、節能建築、綠氫…等),並摘要推薦了蓋茲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toAvoidAClimateDisaster)》的分析數據:溫室氣體排放的圖像為製造產品31%、發電27%、耕種養殖19%、交通運輸16%及調節溫度7%,蓋茲並逐項討論如何在每一種類別降低排放的方法及困難,最終達到淨零碳(NetZero),許多國家在公共政策的決定上,往往背道而駛,跳脫了數字和專業考量,抱著單一價值隨機的發展能源方案,例如只注重短期2030年的「減碳少汙」成效,建立大量燃氣電廠去取代燃煤電廠,結果就無法在長期的2050年達成碳中和,台灣不正在這條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20%及核能0%的背道上吆喝著嗎?因為現在的投資必須運轉數十年才可回收,因之反而阻止了NetZero的道路,現在很多國家都允諾了碳中和的時間表,台灣敢提出方案承諾自己的CarbonNeutralSchedule嗎?執政和建制的大官們該好好的讀一讀蓋茲先生的新書才是(中文版於3月2號已由《天下雜誌》出版問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