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通往抽象藝術門扉的「紅色畫室」:《藝術七鑰》選摘

2021-03-10 05:10

? 人氣

筆者認為,馬諦斯讓觀者對於圖繪空間的解讀更加複雜,難以忽視的斜角令立體的世界乍限於平面之上。(取自維基百科)

筆者認為,馬諦斯讓觀者對於圖繪空間的解讀更加複雜,難以忽視的斜角令立體的世界乍限於平面之上。(取自維基百科)

2004年,一次由專業人士投票的調查結果,將《紅色的畫室》(The Red Studio)評選為現代藝術中第5大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裝飾藝術的地位往往被貶低在美術之下,但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則是抱持著正面的態度,他運用大膽簡潔的線條與濃烈單一的色調把這幅作品推向了裝飾藝術的範疇。誠然,馬諦斯認為,對於藝術家而言,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繪製形象或講述故事,而是透過強調視覺特徵,進而讓畫作成為情感表達的載體。馬諦斯的表現手法,自始至終都沒有背離勾勒一個顯而易見的有形世界,但《紅色的畫室》確實開啟了通往抽象藝術的門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市場之鑰

1949年以來,《紅色的畫室》始終被收藏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它的第1位買家是英國貴族名流大衛.田納特(David Tennant)。田納特與馬諦斯頗有交情,1926年時向馬諦斯買下這件作品,懸掛在自己開設的時尚夜總會——石像鬼俱樂部(Gargoyle Club)吧檯。俱樂部位居倫敦市中心蘇荷區一處連棟建築的頂樓兩層,馬諦斯是俱樂部的會員,早年也是常客。

1941年,田納特找上了紅蕨畫廊(Redfern Gallery)求售,但是當時的英國飽受戰爭摧殘,並沒有覓得買家。多年以後,受馬諦斯影響甚深的英國抽象派畫家派翠克.赫倫(Patrick Heron)談起在地下室與它相逢的情景,感嘆當時英國竟然沒有一雙慧眼識得這幅傑作。然而,英國人的失去成了美國人的福氣。任職於紐約賓努畫廊(Bignou Gallery)的藝術經紀人喬治.凱勒(Georges Keller)買下之後,《紅色的畫室》躲過了德國U艇(the German U-boats)巡弋盯梢,來到了大西洋的彼岸。194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最終向畫廊購藏了這幅畫。

《紅色的畫室》最初懸掛在石像鬼俱樂部的吧檯,可想而知那裡是一片煙霧繚繞且歡騰愜意之境,最終的去處則是樸素神聖、簡明潔白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空調與森嚴保全一應俱全,兩者呈現出鮮明的對比。像這樣的一段旅程有助於我們瞭解前衛藝術如何步入主流,得到認可成為值得收藏的作品。時至今日,馬諦斯重要的作品已鮮少現身藝術市場,這是因為它們都在博物館擁有了一席之地。然而,2007年11月,馬諦斯描繪鍾愛模特兒的畫作:《宮廷仕女,藍色的和諧》(L’Odalisque, harmonie bleue,1937)在紐約佳士得以3360萬美元落槌,輕鬆打破馬諦斯作品同一年在倫敦蘇富比拍出2170萬美元的紀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