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通往抽象藝術門扉的「紅色畫室」:《藝術七鑰》選摘

2021-03-10 05:10

? 人氣

美學之鑰

這是一幅呈現馬諦斯畫室的畫作,但是,遠比這一點更為重要的是,它透過一個平凡無奇的主題打造出一種強而有力的視覺體驗。對於馬諦斯而言,繪畫就是色彩的語言,這一點至關重要。1947年時,他寫道:「我利用顏色來表達情緒,而不是用它來表現大自然。我使用最簡單的顏色,如實表述,它們彼此之間的相對關係才是主角。重點只有差異的強化以及揭露的多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一幅畫作中,針對圖形、背景,或者說針對物體及空間,進行排列的傳統手法被一整片均勻而單一的紅色搶走了風采,宛如一堵牆面。透視或者錯覺畫作首重圖形與背景的排列,但是,整體的畫面一旦以二維手法呈現,作者就更容易引導觀者關注「正形式」(‘positive’ forms)與「負形式」(negative),以及留白處的空間互動關係。紅色讓整體的畫面連成一氣——桌、椅、地面、牆面,強化了畫面中的二維特性。在構圖上,傳統的做法是在視域中央積聚細節,讓視線聚焦在構圖中的某個特定區域,但是在這件作品上,畫家將觀者的注意力分散到整個畫面之中。此外,雖然在西方的畫作中,根據文藝復興的原則,作者通常會針對畫面中前方的景物進行詳細的描寫,藉此模擬真實世界的視覺體驗,這件作品卻截然不同,不論是前景、中景,抑或是後景都同樣詳實。

20210305-《紅色的畫室》。(取自維基百科)
《紅色的畫室》。(取自維基百科)

馬諦斯讓觀者對於圖繪空間的解讀更加複雜,難以忽視的斜角令立體的世界乍限於平面之上。前景的書桌即是一例,馬諦斯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定點透視法(fixed-point perspective)創造出有深度的空間錯覺,但是右側的椅子則以「反向透視」(reverse perspective)呈現,線條因而匯聚至觀者眼前,而非無窮遠的一點。這樣的概念時常在聖像畫、波斯細密畫及東亞藝術出現。但是馬諦斯破壞了他筆下實體空間的可信度,看上去就像是一幅暫時存在的場景。

藝術家時常利用線條來把空間切割成相輔相成並且可以理解的若干部分,但是在這幅作品中,顏色彷彿融化了牢固的線條架構。事實上,在《紅色的畫室》,馬諦斯並不是加入更多顏料來創造白色的線條,他讓打底劑暴露在視野之中,打底劑是一種密封畫布的底漆,彷彿他想要在畫面之中呈現透視感,也像是想要留下一點打底劑的線索。欣賞《紅色的畫室》時,觀者可能會感到十分迷惑,因為欣賞畫作的通則可能都派不上用場。什麼是牢不可破的?什麼不是?作者詮釋的是怎麼樣的距離與空間?純粹與簡單是最主要的感覺,彷彿馬諦斯摒棄了平生所學,只為再次呈現原始單純的手法。

20210305-《藝術七鑰》書封。(典藏藝術家庭)
《藝術七鑰》書封。(典藏藝術家庭)

*作者西門.莫雷(Simon Morley),現任韓國檀國大學(Dankook University)藝術學院助理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藝術7鑰》(典藏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