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維觀點:貪婪的遊戲規則,產出香蕉消費的賭徒與困境

2017-10-16 06:20

? 人氣

反觀日本這幾年研究農產外銷,也有突破性的思維,甚至希望藉由沖繩地區成為亞洲的農產轉運,藉此提升自己農業外銷與市場的突破,台灣的位置比日本適合,卻沒有相關的對策。到今年香蕉產業外銷降到0.2%,卻因為沒有足夠的因應策略,斷了一些外銷的管道,六年產銷機制建構沒前進,到底是誰的責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10月香蕉正式回到崩盤的老路,最慘的還是蕉農。(王繼維提供)
今年10月香蕉正式回到崩盤的老路,最慘的還是蕉農。(王繼維提供)

國家大對口的外銷策略荒謬

2016年,農委會和其他企業認股成立台農發公司,希望真對台灣幾個潛力水果像是香蕉、釋迦等等跟農產進行統一化窗口、標準化、品質化等等號稱最先進的行銷策略與技術,然而緩不濟急的行動,對於台灣農業不只助力小,還很荒謬。

香蕉外銷當中,台農發制度無輔導小農合作,統一種植方式出口,符合台灣小農生態,反而又跟台糖再新種蕉園,另開戰場與民爭利,讓多數農民都搖頭。單一出口香蕉的時代已經過了,當年因為中國經濟力量尚未成熟,打壓台灣國際行動條件尚未具足,但現今不同。台灣國際情勢已經無法以國家能量、同一窗口進行外銷行動,筆者認為,應該是要創發一套小農也可以做外銷的制度和單點的突破。其中關稅、檢疫、旅外商務、點對點交通的銷售機製,讓台灣身為一個島國,讓海洋成為我們的道路,但這種思維,和想要仿照紐西蘭奇異果正常國家的外銷思維,根本就是對不上的故事,面對農業政策,自己無法創建符合體質的行動,拼命學不同的標竿,台灣農業策略,讓大家到處都是問號。

成政府施捨的德政賤傷農而知

蕉價跌谷底,台灣人民共同吃香蕉的努力和決心改變了,民間雖然有免費香蕉的推廣讓蕉價看輕,但普遍民間支持台灣香蕉的心態卻是大大的改變。但從2008年至今,香蕉價格從穩定到崩盤,沒有改變的就是政府崩跌後處理的態度和手法。看似德政,政府啟動收購機製,讓香蕉一公斤以6塊收購,但種蕉成本一公斤是16元,收購看似可憐農民,「我不跟你收購,你本來連1元都沒有」,但實際上對農民來說,卻是收一公斤賠近2公斤,還要花人工採收,把過剩的香蕉加入市場堵塞。如此不處理整體只處理形象,這樣的政府角色九年前,大家可以容忍,但在民主進步的體制下,公僕身分還是辦演上人,不只把台灣人民當傻子,還會被笑掉大牙,甚至政府還補助盤商收購,這種奇怪的做法也難怪大家搖頭。   

有趣的例子就是高雄市政府,在10月14日,告訴媒體市府有多麼挺蕉農買了多少香蕉,然後又說陳菊市長買了3頓香蕉慰勞高雄在澎湖當兵的官兵朋友,解思鄉之情。看有多麼難過,曾經當過兵的你應該可以同理,連續吃了兩個月香蕉辛苦的國軍弟兄,又繼續被香蕉慰勞,我想他們不痛恨香蕉吃不完,都很困難。

內憂外患下一手好牌沒得玩

台灣香蕉因為氣候土壤的影響加上本土品種特色,不只成為台灣農業輸出的驕傲,也是外匯存底的佼佼者,然而面對對面的外交上打壓,也面對國內的虛耗,要站起來撐起一片天,恐怕民間還有一段自求多福的時間,因為根本的狀況沒有改變,這個賣香蕉的遊戲,讓農民變成賭徒、盤商變成投機客、政客變成施捨者,台灣的香蕉未來在哪呢?

*作者為蕉農、台青蕉樂團團長、尊懷文教基金秘書,青年返鄉一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