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正式超越美國!新冠疫情下,中國成為2020年全球外資首選目的地

2021-01-29 09:00

? 人氣

境外資金(郭晉瑋攝)

境外資金(郭晉瑋攝)

隨著新冠疫情加劇了全球經濟重心的東移,中國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了全球新增外商直接投資的首選目的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聯合國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海外企業對美國的新投資下降了49%,原因是美國難以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經濟產出大幅下滑。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海外企業投資的首選目的地。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表示,長期排名第二的中國在2020年吸引的外企直接投資增長了4%。在新冠疫情首次在中國中部城市武漢出現後,北京當局採取了嚴格的封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疫情。儘管去年其他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收縮,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依然實現了增長。

2020年的投資數字凸顯出,中國正在向長期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中心地位邁進。疫情期間,中國鞏固了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並擴大了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這種轉變也隨之加速。

2021年中國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台新投信提供)
2021年中國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台新投信提供)

雖然去年中國吸引了更多新資金流入,但美國的外國投資總存量仍然大了很多,這反映出幾十年來,美國對於尋求向本土市場外擴張的外國企業一直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美國吸引到的外商投資2016年達到4720億美元(約台幣13.2兆元)的峰值,相比之下,當年中國獲得的外商投資為1340億美元。從那以來,外商對中國的投資持續上升,而對美國的投資從2017年以來逐年下降。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鼓勵美國公司離開中國,在美國重新建立業務。川普政府的種種措施還讓中國投資者意識到,在美國進行的收購交易將面臨以國家安全為由的新審查,這抑制了中國投資者在美進行交易的興趣。

紐約獨立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創始合夥人羅森(Daniel Rosen)長期以來專注於分析中美經濟關係,他表示,去年外商對美投資降幅擴大,反映出新冠疫情的種種影響造成了更廣泛的經濟下滑。

他說:「與美國經濟受到的所有其它衝擊相比,對於美國外商直接投資下滑的影響,我不認為能有任何帶有信心的說法。」

羅森稱,在當前情況下,美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降是很自然的,因為美國奉行的是開放市場經濟,而中國不是。但他表示,展望未來,只要美國堅持其基本的開放市場競爭體系,就沒有理由對外商直接投資在美國的前景感到擔憂。

外商直接投資包括外國公司在一個國家建設新工廠或擴大現有業務,或收購當地公司。

美中經貿轉向合作,主因是中國疫情最早退燒,經濟迅速復甦。(美聯社)
美中經貿轉向合作,主因是中國疫情最早退燒,經濟迅速復甦。(美聯社)

在中國,儘管新冠疫情帶來巨大影響,跨國公司的投資仍在繼續,從美國工業巨頭霍尼韋爾(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到德國運動服裝生產商愛迪達(Adidas AG)等公司都在擴大在華業務。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認為,今年外商直接投資不會有明顯的復甦,無論是在全球範圍內,還是在那些2020年經歷了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國家。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James Zhan)稱,投資者在投入資金時可能會保持謹慎。他認為真正的反彈要到2022年才會到來。他說,即使到那時,外商直接投資的全面恢復之路也將崎嶇不平。

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國際關係與經濟學教授喬伊斯(Joseph Joyce)說,儘管美國的外商投資大幅下降是受疫情影響,但這也促使企業重新考慮未來的投資。

Joyce說:「企業正在重新評估有關全球供應鏈、海外市場以及自身技術使用的政策。他表示:「疫情讓所有這些企業重新思考對公司所處位置的最基本假設。」

上述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在全球經濟中,東西方存在明顯差異。在2020年,東亞吸引了全球1/3的外國投資,這是1980年代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份額。印度去年的外國投資增長13%,主要是受數位服務需求上升推動。

在西方,流入歐盟的外國投資銳減71%。新冠死亡人數較高且經濟深度萎縮的英國和義大利沒有吸引到新投資。在上述兩方面表現更好一點的德國,外國投資下降61%。

在去年年初疫情最初爆發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曾預計,流入中國的外國投資將大幅下降,並預計美國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但中國經濟在4月恢復運轉,而美國和歐洲則開始了一系列持續封鎖和中斷措施。

北京當局迅速控制住了國內疫情,不僅推動國內經濟相對較快反彈,而且增強了中國的吸引力,甚至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職之前就是如此——一些投資者憧憬拜登就職能開啟一個美中關係不那麼動蕩的新時期。

在2020年前幾個月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降後,中國官員趕忙安撫外國投資者,並積極響應他們可能有的任何關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去年3月的國務院會議上表示:「當前要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努力降低疫情對外貿外資的負面影響。」

有些外國公司擱置了在華擴張計劃,在某些情況下開始撤回投資。但隨著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加快,世界其他地區經濟開始顯得越發不穩定,外國公司轉為向中國投入更多資金,並將中國視為其產品的生產基地和重要增長市場。

沃爾瑪(WalMart Inc.)在武漢市政府主辦的一場投資會議上表示,未來五年將在武漢投資人民幣30億元(約台幣130億元)。武漢是新冠疫情最初集中暴發的地方。星巴克(Starbucks Co.)將投資1.5億美元,在中國東部城市崑山建設烘焙工廠和創新園區。

與此同時,特斯拉(Tesla Inc.)正在擴大上海工廠的產能,並打算再成立一個研究中心,而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正繼續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建設一個新的主題園區,儘管該樂園的遊客人數連續兩年下降。

隨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醫療和製藥領域的投資尤為活躍。中國國家媒體中央電視台在去年4月曾報導稱,幾家全球製藥公司正推進在中國的業務擴張,其中包括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Plc),該公司正致力在至少五個中國城市設立地區總部。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效果正面,正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AP)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共同研發新冠疫苗。(AP)

外商在華投資的韌性與此前的預期相反,人們之前認為外國企業將試圖在供應鏈環節減少對中國的嚴重依賴。中國在這些企業的供應鏈中佔據關鍵地位,該供應鏈此前已經因為中美貿易關稅戰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

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conductor Co.)是一家在中國擁有廣泛業務的韓國晶片製造商,該公司的經歷體現了退出中國的困難,儘管有許多動機支持其撤出。該公司在2017年開始考慮把部分發光元件的生產轉移到越南。

該公司聯合首席執行長洪明基(Hong Myeong-ki,音譯)表示:「我們當時非常依賴中國。」不過,儘管該公司已約有一半的產品在越南生產,但Hong現在還沒有遷出中國的計劃。

在中國經營的日本企業中也可以看到同樣的趨勢。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9月份調查中,只有9.2%的企業表示正在或考慮將生產遷出中國,創5年來的最低水準。

「他們需要減少對單一市場供應鏈的過度依賴,」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駐東京的研究員Ding Ke表示。「但他們發現更大的風險是失去中國市場。」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