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百年系列》 一戰士兵生活:新訓篇

2014-07-23 07:00

? 人氣

戰場士兵能否保命、殺敵,全靠新兵訓練的塑造。(The British Library網站)

戰場士兵能否保命、殺敵,全靠新兵訓練的塑造。(The British Library網站)

《風傳媒》《一戰百年專題》系列報導先睹為快,完整內容近期推出,敬請期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類從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社會進入定居儲糧的農業社會開始,由於屯糧與住家都需要防務,因而演變出國家軍隊概念,保家衛國擊退來敵,讓防線後的社會免於兵馬倥傯的戰火侵襲。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將屆百年,這場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戰,共有6500萬士兵參戰,士兵參戰心路歷程如何?儘管每個人有不同的參戰心情與原因,不過一定會經過新訓、上戰場、苦蹲壕溝的三個階段,各階段持續時間不見得相同,例如大英帝國新兵可能從軍到下部隊都還沒有拿到正式裝備,德意志帝國新兵卻可能入部隊一個月就趕赴前線,不一而足。

鄰家男孩變戰鬥士

姑且不論參戰國男丁投身軍旅的目的是什麼,當時各國軍隊安排的新兵訓練(basic training)至少都要3個月,才能讓鄰居男孩們搖身一變,成為戰場殺敵致勝的驍勇軍人。

一般來說,典型的軍人作息如下,清晨5時30分,起床號響起後打掃寢室,6時30分,新兵們行軍約1小時,再健行30分鐘或是吃早點。8時以後,所有人開始基本教練,課程包括軍人儀態與禮儀。

中午12時15分到下午2時,為午餐與中午休憩時間,至4時15分下課前,課程都是體能訓練。課後活動則包括整理寢室內務、擦軍靴,福利好一點的,還可以到附設撞球間、圖書館、休閒中心、個人澡堂或餐廳等打發時間。

上述課程只是基本款,約莫6周後,開始有軍人樣的新兵們,開始接受戰場上生存、夜間行動、長途行軍、武器介紹以及壕溝挖掘等進階課程,然後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專長訓(specialist training)。

在這個階段裡,已經具備軍人模樣的新兵們將接受與自己戰場專長相關的所有訓練,例如:機槍、旗手或廚師。比較特別的是,英國未滿19歲的新兵,也在專長訓練場地等待撥交分發,直到年屆入伍年齡為止。

各國專長訓課程也是包羅萬象,德意志帝國的專長訓課程,包括徒手搏擊、超長途行軍等,課程所需時間端賴新兵所學是否到位,即使同梯學員,結訓時間可能不一樣。這個階段的訓練攸關戰場存活率,訓練課程的嚴格要求自不在話下,雖然偶有埋怨,但總比今晚才到前線報到,隔天早上,早餐沒機會吃就不幸陣亡來得好。

下部隊後,如果還沒有機會上戰場,部隊除了訓練,就是模擬作戰,不論是連、營甚至是旅,都在反覆操練相關戰場技能,越熟練越好,如此一來,才能在遇到危險、或有機會與敵軍近身搏鬥時,把平時的受訓內化成自然反應,為自己保住性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