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L:佔地為王、血洗什葉派的神學士2.0

2014-07-04 10:00

? 人氣

戰鬥力不等於執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神學士與ISIL被譽為冷戰後伊斯蘭世界中最強戰力,無人能敵,但賴世德分析,兩者專注於窮兵黷武的思考與高壓管理,「無法有效管理與統制佔領區」。以神學士為例,在1996年到2001年的施政中,阿富汗民不聊生,糧食物短缺,失業率攀升,爆發難民潮。

ISIL近日的「管理」也讓居住在伊拉克北部的基督徒、什葉派、庫德族與土庫曼族(Turkmen)共約數十萬人逃往庫德族自治區,避免被殘酷迫害的命運。ISIL比神學士提早察覺到這個問題,最近加入的3000餘名境外助拳士,其中不乏受過良好教育與具備專業技術的高素質穆斯林人力。

穆斯林缺乏共主

西方國家與阿拉伯國家領袖至今似乎沒有從神學士過往的交手中學到相關經驗,到現在,還是以傳統「反恐」概念與手法應付ISIL,而不思索是否有更加靈活的手法,例如成立地區聯盟或提供穆斯林國家誘因的方式,一起對抗ISIL。

除此之外,在以色列建國後,中東地區國家的共同敵人原本只有一個,但自1979年伊朗建國後,穆斯林中的遜尼派(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與什葉派(以伊朗為主)的紛爭愈演愈烈,兩派間拉攏競爭盟友的手段也到了非敵即友的地步,無法彼此團結就算了,還懷疑西方國家處心積慮地顛覆各自的政權。

不可能的任務

ISIL扭曲伊斯蘭教義對什葉派進行屠殺與迫害,已逾越當初基地或神學士以聖戰號召的訴求,旨在造成伊斯蘭內的分裂,引爆宗教內戰,部份穆斯林國家竟譴責境內少數民族不團結是導致國家紛亂的主因,令人咋舌,而這些國家面對ISIL的挑釁除了「同聲譴責」之外,剩下的作為卻僅是靜默、無助與不抱希望。

無怪乎,賴世德在文末呼籲,伊斯蘭會議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在處理ISIL相關議題時,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若要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拋棄過去的歧見共同合作解決,「是美國主要的政治任務」,不過,在目前什葉派積極招兵買馬欲與遜尼派的ISIL浴血奮戰之際,不啻治絲益棼,緣木求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