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讀古文真的能拯救道德淪喪的台灣?

2017-09-03 11:00

? 人氣

讀古文有助提升道德?(Gene思書齋。)

讀古文有助提升道德?(Gene思書齋。)

最近有兩個熱門話題,一個是有學者提倡讀古文可以拯救道德淪喪的台灣,另一個也和道德有關,那就是網路霸凌讓一名年輕楊姓女模輕生,社會針對網路霸凌一片熱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我在這裡兩個話題一次滿足吧!我想說的是,古文教育不能廢,但我們也不能用讀古文變得更有倫理道德。古文是古人寫的,可以道盡人性,但無法改變人生!

我從小算是個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呃,什麼叫作「算是」?因為看開了,就當作是人生經驗,也不太難過了……才怪。有陣子實在太常被人痛扁了,乾脆收費當人肉沙包給大哥們出氣。被打到頭破血流,還有有根肋骨還被打傷,都不敢讓爸媽知道。後來還被打成內傷,痛了幾年受不了了,才哀求爸媽帶我去看醫生,吃了半年中藥才好。

為何會被霸凌?因為我出生時缺氧了十幾廿分鐘,有輕微腦性麻痺,所以動作不太協調,不懂事的小孩都愛欺負班上長得或動作最怪的人吧。網路霸凌和校園霸凌當然不同,因為後者至少還知道是誰在欺負你。網路霸凌更惡質,因為可以是暱名的,或者混在人數中當鄉民靠北,很沒有GUTS!

小學時被欺負到受不了了,爸媽拜託校長處理。我們家和校長不錯,因為他太太開的幼稚園就在我們家隔壁,原本以為校長會認真處理。結果校長有一天怱怱在上課時進來我們那班,手上抱著一堆公文還在看,要我當場指認是誰霸凌我。我當時幼小的心靈怎麼敢當面指認,於是只好說沒有,校長也只冷冷地說沒有就好,掉頭就離開。於是回到家我就要背上欺騙父母的罪名,還被扁得更慘。那個校長還真是他X的王八蛋,我從此還能相信大人嗎?這讓我提早看清很多大人的智商和能力,很好… 

於是就只能自暴自棄,作業不交考試亂考,長輩和老師當我是爛學生。到了中學,因為小學成績實在太爛,考不上我們那裡的中學,只好發配邊疆到老爸的故鄉去念書。離家背井,又繼續被霸凌,苦不堪言。所以,從小我就相信人生是苦的,一聽聞佛法就非常感動。除了佛法,讓我還有勇氣活下去的,就是中文課裡的許多篇章,尤其是古人寫的。 

被師長唾棄、被同學霸凌,無心向學,我一直不知人生該何去何從,初中除了數理的科目,唯一還有點興趣的,就是中文課。我們馬來西亞中文獨中上的中文課,大概有一半是古文吧。每次上到古文,全班也都叫苦連天,我也不例外。可是,有些古文的篇章還真能打動人心,於是中文課就不只是學語文,常常也成了人生哲學課,看看自己的處境,對照古人人生中遇上的磨難,感動之餘也覺得自己的渺小,吃點苦不算什麼。

到了高中,同學比較不會幼稚地玩霸凌來霸凌去的遊戲了。另外一個人生的轉捩點是遇到不錯的中文老師,尤其是高二遇到顏龍章老師(1925-2006),他是馬華資深作家、詩人暨教育家,當我們中文老師時已經七十幾歲了,但身體不僅硬朗,還很開明,鼓勵我們就課文內容思索辯證。顏龍章老師不僅教學認真,他很鼓勵我寫作,讓我受寵若驚,認識到自己原來是有用的人,於是才奮發圖強。

為何還要學古文? 

我並非真的全都喜歡古文,有些古文我也覺得很無聊,可是有些篇章,卻深探打動我的心。現在還有印象的就有《諫逐客書》、《屈原列傳》、《報任少卿書》、《桃花源記》、《歸去來辭》、《後出師表》、《陋室銘》、《阿房宮賦》、《師說》、《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前赤壁賦》、《六國論》、《讀孟嘗君傳》、《芋老人傳》等等。詩詞就更多了,詩經、唐詩、宋詞、元曲都有不少喜愛的作品。

古人的智慧,當然不一定得要用古文才能傳達,可是為何還是要讀古文才能體會呢?因為人生智慧如果是一整篇文章,而不是幾句能朗朗上口的話,那麼最有智慧的,不就是論文了嗎?所謂智慧,就是因為不神奇精妙,而是透過能朗朗上口、具文字美感、能觸動內心,同時打動感性和理性的心,那才是真正的智慧,若不如此,那智慧不就只是指令公式而已?人腦不是電腦啊!

即使把古文全都譯成白話,我們感性的心未必能像直接讀古文那樣折服,因為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感動就少了幾分。不如我們就把《古文觀止》中的佳句如: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士為知己用,女為說己容。」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等等這些都翻成白話,看看讀古文還是白話,哪個比較能打動人心呢?我們該問問的不僅是理性的心,也要問問感性的心,感性和理性的心都服了,就是一輩子的智慧了。

而且有些古文的言外之意也無法翻譯的,台大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就指出司馬遷的《史記》裡頭,文字的運用就有言外之意,例如為何是「秦始皇」而非「秦始皇帝」,連司馬遷沒寫的,都有其用意,這如何只透過白話來讀?

不過,現在要來談國文教育,可能還是要有點勇氣吧?一不小心就被以為食古不化。去年一篇聯合報刊出「語言癌」專題,就引起許多論戰。許多人主張語言使用沒有絕對的優劣,指控某些用法不恰當,是霸權主義。

我不是語言專家,我不懂語言的使用有沒有優劣之分。可是,我們在學習英文時,老師不是會教導什麼樣的句子是比較好的句子,怎麼樣的文字使用是比較優異的。還有經典的英文寫作聖經如《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指出什麼樣的用法比較好等等(參見沒讀過《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中英完整版)》,別說你懂得英文寫作!!!)。

美國要念研究所要考的GRE,都還考很難的語文能力,這是我們外國人考GRE最吃力之處,對老美也不輕鬆。寫古文和學那些艱難的英文詞彙一樣不輕鬆,可是文化的學習和保存本來就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語文本來就不僅是要用在日常溝通而已。任何一個正常的文明社會,被不會把語文教育降到只能用在「俗」而不能理解「雅」的地步。

語文課,肩負了許多責任,語文不僅是用於溝通而已,語文課,能同時教導我們許多人生的面向,有哲學的、處事的、情感的,美學的、歷史的等等等,所有民族的語文課都不可能只是教導現代的語文,還會欣賞過去的文學作品,而且是以讀原典的方式,儘管有難度。像歐美國家,就把語言使用的能力,不僅是溝通的效率,還包括文筆的優美,當作一個人人文素養的必要條件。

我們也透過語文學習許多溝通以外的能力,如分析能力、審美能力,還有上述提到的人生智慧等等。如果把語文簡化成能溝通就好,我們喪失的是一堆文明社會共同的價值。文明之所以異於野蠻,就是文字被賦與的功能不僅是溝通而已。即使是沒有文字的社會,仍有詩歌啊!更何況文字寫下來了,能夠做的變化和功能就更多了。 像《史記》,還有其他文明的歷史記載,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等等,都有相當的文學價值。原本可能只是為了方便記誦或閱讀而產生的文字美感,成了整個民族共同的記憶和藝術風格。單純的文字記載,後來成為有美感的文學,是所有民族共同趨同演化的結果,顯示在人類的認知上,把文字記載賦予美學的責任,是必然的結果,並不見得是有什麼文化霸權主宰。

許多能被傳唱千古的文學家,其作品先要能引起共鳴,是愈多人感動愈好,而非曲高和寡,所以多少還是要能雅俗共賞。一個民族,能流傳下來為文學家們和大眾有共識共同喜愛的作品,經歷過歷史考驗的作品,其美學基礎並不純然主觀。

人不是一個單靠理性分析過活的動物,人的內向還有許多樣的需求,人也不是生而孤單的動物,而這些內向的需求,在社會中是有著一種共同的價值的,這就是為何我們讀到和我們不相干的人的好作品,仍會產生強烈的共鳴,因為一來那觸動作為人共同的感情需求,另外也讓我們和時空相異的另一位知己有強烈的連結,這都是作為人能夠體驗幸福的寶貴能力。讀古文,讓我們知道千古不變的是什麼!

文言文也非完全死的語言,許多成語、諺語,詞句在現代社會還被廣泛且大量的使用。文言文在中國歷史上被當作書面語使用的歷史可參考〈【麻瓜的語言故事】為什麼會有文言文?〉。語文的功能既然是多元的,如果完全拋棄讀古文,現代人可能無法理解一些詞語的用法和變化,我們現在畢竟不是只需要讀網路文章和看漫畫,如果無法欣賞一些過去的文學作品,那麼就是踐踏現代社會最寶貴的優勢,那就是也能夠享用過去的文化資產,那我們不是活到過去資源更稀缺的年代了嗎?

讀古文可以拯救道德淪喪的台灣嗎?

國語文教育仍是非常重要的,是民族珍貴的資產。語文的面向是很多元豐富的,如果把功能一一抽離,會很難理解他人的主張。台灣國語文教育也因意識形態而有紛爭,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最近開了記者會,對於年輕人缺乏中華文化素養表示擔憂,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劉源俊痛批,台灣文化目前是空心文化,社會也是「四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年輕一代也是「六沒有」沒有認同、沒有自信、沒有耐性、沒有願景、沒有志向、沒有主張,擔憂台灣將變成下一個菲律賓。這就可議了!

我們確實可以從古文知道到許多民族共同的倫理價值,至少懂得我們過去的歷史,以及作人處事的道理。我們現代這個社會之所以能比過去所有已存在過的社會還要進步、文明,就是因為我們不僅有現代的種種新事物、新發明,我們還能輕易地利用過去的資產學習,學習面對古人也曾經面對過的問題,學習避免犯同樣的錯。我們能向古人學習他們的智慧,古人無法向我們學習現代人的智慧,誰比較爽呢?

然而,儘管古文中確實提到許多倫理價值,可是人並非是從書本裡頭學習到倫理的,而是透過生活中的實踐。台灣是個後發現代化社會,也就是現代的所有事物、制度都是從外引進,不是從本土產生的。所以我們社會上有許多衝突。

在傳統社會,一切事物自有其嚴謹的社會規範,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要住怎麼的房子、多大的房子、方位如何,在家中用餐順序等等,都有社會規範,而且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是不分的,用餐順序錯了、特定場合穿錯衣服都是大逆不道。可是現代社會不僅打破了一些社會規範,也不再把社會規範當道德準則,不符社會規範會被當白目,而不是道德上的錯。

就因為傳統社會的規範變弱了,所以才會產生多元的價值觀,去參加婚禮這種人生大事就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做法,從最傳統嚴肅的到玩最瘋的都有,奉養父母、分配遺產等等才會產生諸多爭議。可是我們不可能回到傳統社會,傳統社會,家族的在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大過國家社會的,對國家社會有害當對家族有利的事是被鼓勵的,這難道是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想看到的嗎?

現代社會中,對社會國家有害但對家族有利的事不僅不被鼓勵,還會被禁止。家族的重要性也崩解,我們化為更小的單元直接面對國家社會,所以在這個時代,倫理道德的教育,不該是靠讀死書,而是透過思辯,就像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那樣,思索各種行為和思想在這個時代產生的意義(請參見〈一場思辨之旅的正義〉)。就算是古人,他們也有思辯,尤其是先秦諸子百家,只是後來倫理道德的價值才比較被固定下來。我們面對現代各種衝突,根源並非是因為讀太少古文,而是太少去思索辯證。

我不反對讀《論語》等古文,甚至認為只要是華人,至少都要讀上《論語》和其他經典裡頭的幾句話,因為無論喜不喜歡,孔子等人的思想還影響迄今,一個在華人社會稍有文化的文明人都不能一無所知。西方人在討論倫理、政治的價值觀時,也常常動不動搬蘇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前470-前399)、柏拉圖(Πλάτων,約公元前427-前347)、亞里斯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前384-前322)出來啊!他們不見得是要同意古希臘哲人所說的,而是要追本溯源、清楚脈絡,理解他們價值觀的起源和變化。

可是,認為讀《論語》能培養道德也太天真了吧?中國從隋唐至清末,有哪個當文官的沒讀過四書五經?可是中國歷史上有為的清官又有幾人?這種儒家的天真居然可以沿續到現代社會?

儒家另一天真之處是以為古人真的比較有智慧。哦對了,就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才需要讀古文,因為從史籍中才能知道古人,即使聖人如孔子,犯下了多少錯誤,瞭解古人不見得比較有智慧,也不見的比較有道德。我們尊崇一些古人當作聖賢,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很有道德,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我們瞭解在某些特定時空背景下,究竟如何才比較有道德,而君子有所為與不為的代價是什麼,如此我們才能設身處地產生同理心,容忍異見避免歧視,而不是自以為是地高高在上打著道德的旗子壓迫低層弱勢!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指出「光講道德習慣,不能解決國家治理技術落後的問題」、「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中國到了秦朝,就有一套很有效率的中央集權制度,就是對戶口、地方資源等等的數據進行嚴格調查,所以能有效掌握全國狀況。到了明朝,當時風氣是當官的儒生硬要講氣節,成天把仁義道德掛嘴邊。其中最誇張的是方孝孺,要被朱棣誅九族,他竟說:「滅十族又如何?」,連門生、朋友都殺光,賠上873條無辜的生命,以為他為仁義道德而死會傳揚萬世。

一堆明朝的蛋頭學者官員不肯積極更新地方戶口等資料,以為治國用仁義道德就夠了。張居正本是明朝最有能力的能臣,實行許多制度上的改革,清丈土地、改革賦稅制度,讓明朝又往上發展。可是他一死,就被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儒生官員鬥臭,放任稅賦制度擺爛,連萬曆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於是連萬曆皇帝都幹脆罷工不上朝,把整個國家放任空轉,於是萬劫不復……關於這些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寫得很清楚!

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就該學到教訓,增加古文份量並不見得能讓人更有道德,台灣社會裡許多大賺不義之財的財團富豪,求學時期讀過的古文肯定比現在的學生多,也都讀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啊。與其寄望古人來拯救我們,我們先搞清楚這個社會不公不義的來源到底出在哪,可能還比較能安慰人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貞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