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演講 宋楚瑜:兩岸有不同意見要有共同語言

2014-05-08 15:09

? 人氣

宋楚瑜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吃台灣米的台灣人,更是愛吃辣椒的湖南人;我們有不同的意見與聲音,卻一定要有共同的語言。」(取自中新社)

宋楚瑜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吃台灣米的台灣人,更是愛吃辣椒的湖南人;我們有不同的意見與聲音,卻一定要有共同的語言。」(取自中新社)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8日在北京大學出席他的著作《如何寫學術論文》發表會並發表演說,演說時他國台語、英語、湖南話交叉使用,並慷慨激昂地強調:「我是中國人,也是吃台灣米的台灣人,更是愛吃辣椒的湖南人;我們有不同的意見與聲音,卻一定要有共同的語言。」激昂的演說,受到近2百位北大師生的熱烈鼓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宋楚瑜率團訪問中國,昨天和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上午則到北大出席新書發表會。他以「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聲音,卻必須有共同的語言」為題發表演說。他強調,「真正的世界語言不是英文,而是嚴謹的論證與邏輯」,希望兩岸年輕人能夠反思中國思想中的「仁德」與「均富」思想,發揚「中國特色的仁君王道」,實現中華民族的富強大夢(Macro-Dream),更能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小夢成真(Micro-Dreams)。

宋楚瑜說,毛澤東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當大家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達到相同的調研結果,這套方法就是一套「共同的語言」。無論是撰寫論文、做科學實驗,探討社會與政治問題也應是如此,當擁有這套嚴謹的方法和邏輯思維,就有了「共同的語言」,「我們和任何人溝通,不論是哪國人或說哪國話,都可以氣婉而理直。」

宋楚瑜表示,兩岸有不同的生活環境,「但我們有共同的血源,更有相同的文化涵養;可能在許多事情上,我們有不同的意見與聲音,卻一定要有共同的語言」,正如整個中華民族要迎向世界、實現中國夢時,我們不會以冷戰時代的敵我矛盾概念,將一切非我族類視為敵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