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醜聞頻傳、寺廟賣彩券 泰國佛教怎麼了?

2017-07-30 21:00

? 人氣

誘惑太多,很難和物質世界隔絶?(BBC中文網)

誘惑太多,很難和物質世界隔絶?(BBC中文網)

世俗誘惑無所不在,僧袍足以與紗帽媲美。花和尚、壞和尚、假和尚頻頻曝光,泰國佛教怎麼了?虔誠信徒怎麼辦?不久前,曾經在泰國佛教界引發大地震的「花和尚」被引渡回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一幕看起來很不和諧:幾個和尚剃著光頭、裹著袈裟,坐在私家噴氣機內的真皮椅上,身佩各種時尚豪華配件。2013年,這段影片在YouTube曝光後迅速竄紅。

泰國特別調查部DSI隨後調查發現,俗名烏拉普·蘇克福的主角和尚生活之奢華令人目瞪口呆。他們發現他在10個銀行賬戶中存有至少2億泰銖(約合600萬美元),他還曾買過20輛賓士(Benz)轎車!

擁有名牌太陽鏡、豪華箱包、大把美鈔的和尚。(BBC中文網)
擁有名牌太陽鏡、豪華箱包、大把美鈔的和尚。(BBC中文網)

烏拉普在美國加州南部建了豪宅,在老家也有一棟裝修俗艷的豪宅;他還仿造了一座泰國皇宮內的大玉佛,並且宣稱裏面有9噸黃金(後來證實這是假的)。

DSI說,有證據表明,烏拉普和多名女人有過性關係。其中一位女人說,她只有15歲時就給他生了孩子。DSI寫道,DNA檢測支持這一說法。

烏拉普逃往美國。四年後,泰國總算將他成功引渡。烏拉普否認了舞弊、洗錢、性侵等指控。

都市生活空虛 花大錢尋找心靈慰藉

一個和尚,年僅20多歲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怎麼能夠被允許做這種明顯違背「教規」的事?和尚根本不該碰錢,性更是絶對不可以有。

在泰國,和尚幹壞事並不新鮮。現代生活誘惑力太大,發生過許多和尚巨富、吸毒、跳舞、和男人或女人有性關係、虐待男孩女孩的案例。

還有一些寺廟,通過巧妙宣傳具備個性魅力的和尚、有「超自然能力」的方丈,吸引大批虔誠信徒。

他們利用的是現代泰國的兩個社會現象:都市中的泰國人渴望精神安慰,他們失去了和傳統鄉村寺廟的緊密聯繫;相信向有影響力的寺廟慷慨捐款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成功、更多的財富。

泰國絶大多數人篤信佛教。(BBC中文網)
泰國絶大多數人篤信佛教。(BBC中文網)

看起來,烏拉普借的也是這陣風。2000年代初期,他來到泰國東北部貧窮的四色菊府(Sisaket),在一個村子捐贈的地上開了一間廟。但是,據地區負責人Ittipol Nontha介紹,當地人很少去他的廟,因為他們太窮,給不起烏拉普希望得到的那種香火錢。

他說,後來烏拉普開始辦很排場的各種儀式,賣護身符,仿造了玉佛,吸引來自其他地區更有錢的信徒。

這些信徒說,他們被烏拉普溫和、熱情的聲音所誘騙,相信他說他有特異功能,比如在水面行走、和神通話。烏拉普也向省裏有權有勢的人大肆捐款;他買的那些豪車中許多都是送給重要和尚、官員的禮物。

就算今天,烏拉普還是有支持者的。他們說,他內心裏其實是好人,他有權享受信徒捐贈的奢侈品。

和尚醜聞頻頻

一連串醜聞曝光之後,泰國人現在公開談論佛教面臨的危機。最近幾年,和尚總數急劇下降,許多小村寺廟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下去。

管理和尚的機構是「僧伽最高委員會」(Supreme Sangha Council),但是委員會成員是一群老和尚,直到今年以前,連續10多年沒有像樣的最高領導,效率低下。

國家佛教辦公室的職能也是調控宗教事務,但同樣領導層混亂、被控財務違規。

泰國政府現在頒布新法規,要求寺廟公開財務記錄(泰國寺廟每年接受捐款總額達30-40億美元)。政府還在考慮引進和尚身份證數位化,確保違規和尚以後不能「上崗」。

但是,和尚道德水凖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和泰國佛教的演化有關。

DSI調查發現驚人證據。(BBC中文網)
DSI調查發現驚人證據。(BBC中文網)

150年間,泰國有兩兩種區別很大的佛教,一是以曼谷為中心、受皇宮支持的精英寺廟,嚴格規定和尚必須和物質世界劃清界限;另一種是外地寺廟中的佛教,較為鬆散,和尚是社區的一部分,有時違規參與鄰里活動。

在村子裏,寺廟可能同時是學校或者診所,各種慶祝活動的中心。許多俗事都要徵求和尚的意見。在這種環境中,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為、哪些不是,界限可能會模糊。

迷信商業化

問題的另外一個根源是,泰國許多人非常迷信,而迷信也被商業化了。

現在,和尚經常被請來主持半宗教性的儀式,比如去幫忙為新車、新房祈福等等,廟裏賣彩券對泰國人而言也是司空見慣。泰國富人也迷信,情願慷慨捐款,認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多好運。

Phra Payom Kalayano是曼谷北部一所寺廟的住持,經常批評佛教的商業化,他呼籲國人捐款時好好想一想:「現在人們相信,善有善報就是朝寺廟砸錢,特別是富人。他們信、但是不想。這不是明智地實踐善有善報,這是盲目輕信。」

同時,一些和尚很愚蠢。他們不知道如何管理收到的功德錢。沒能管好錢為寺廟求善報和聲譽,反倒惹來官司。

沒有全球化以及諸多消費誘惑之前,可能更容易堅持摒棄物質享受的出家生活。但是現在,很難嚴格要求所有和尚向所有科技、創新說不,比如智能手機、坐飛機。

更難的是,除了那些很容易轉化成賺錢生意的發護身符、替人唸經,如何界定21世紀和尚應該擔當的社會角色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