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7月6日──歐洲15世紀宗教戰爭的導火線,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被活活燒死

2018-07-06 07:00

? 人氣

1415年,捷克宗教改革先驅胡斯遭教會以火刑處死。(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415年,捷克宗教改革先驅胡斯遭教會以火刑處死。(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415年7月6日,歐洲天主教會在德國康士坦茨召開會議,以火刑公開燒死一位被宣判為「異端」的捷克教士──揚.胡斯。當時教會處死異端並不希罕,但胡斯的慘死,引爆捷克境內長年對教會腐敗和封建制度的不滿,爆發長達15年的宗教戰爭,這場戰役被稱為「胡斯戰爭」,深深影響往後的基督宗教改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揚.胡斯(Jan Hus)1369年出生於捷克南部的一個貧苦家庭,畢業於布拉格大學。胡斯於1402年成為布拉格大學校長,也在學校附近的禮拜堂傳道,深受當地民眾愛戴。胡斯是一位著作頗豐、致力讓更多捷克人理解基督教神學的傳道者,深深影響捷克文學。

15世紀的捷克宗教改革先驅胡斯。(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5世紀的捷克宗教改革先驅胡斯。(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當時的捷克,被神聖羅馬帝國統治,12世紀開始有大量德意志人民移居捷克,德國移民和捷克當地的封建主勾結,形成封建貴族的特殊社會集團,大肆剝削捷克的勞動人民;此外,最大的剝削者來源就是教會,教會上層幾乎都是德國人,以教廷之名對農民大肆斂財,混和了民族和階級不公因素,捷克人民對教會的仇恨也越升越高。

胡斯原本也是虔誠的教會信徒,但他越來越受不了教會的腐敗,他深受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John Wyclif)影響,認為耶穌基督的話才是信徒的依歸,胡斯在著作裡批判教會創造階級,已背離基督正道。他也大力反對教會販賣「贖罪券」(indulgentia)斂財,贖罪券是教會發行的一種文書證明,教會告訴人民,購買一定金額的贖罪券就可以赦免各種罪行,死後得以上天堂。胡斯大膽揭露這種詐騙行為,積極在課堂上論證贖罪券的荒謬。他也得到捷克國王支持,逐步取消德國教師的特權地位,努力奪回大學校園的掌控權。

16世紀一幅關於教會販賣贖罪券的畫作。胡斯戰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6世紀一幅關於教會販賣贖罪券的畫作。胡斯戰爭。(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胡斯很快引來梵蒂岡教廷的仇視,1411年,教廷宣布開除胡斯的教籍,胡斯被迫離開布拉格、回到捷克南部。但他沒有就此放棄,反而更努力散播主張,繼續出版論文批判教會。1414年,天主教會在德國康士坦茨(Constance)召開會議,也派人來「邀請」胡斯參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孟德(Sigismund von Luxemburg)還特別保證他的人身安全。

胡斯不顧危險動身抵達會議後,果然立刻被逮捕下獄。但胡斯堅不認罪,甚至一再重申他的主張,教會宣判他為「異端」,隔年7月6日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胡斯綁在城門柱上活活燒死,他享年僅46歲。胡斯的死訊傳開後,捷克農民積累多年的憤怒終於爆發,各地陸續出現抗議教皇暴行和德皇失信的暴動,人們自發反抗教會、拒絕繳納稅款,並驅逐德籍教士。

1419年7月,戰爭終於爆發,人民自稱為胡斯派信徒(Hussite),戰爭矛頭不僅指向教會,更針對平日剝削他們的德國人大肆報復,儘管西吉孟斯德先後以「十字軍東征」之名發起5次鎮壓,都不敵胡斯黨人,捷克境內的德裔居民不是被殺光、就是被驅逐。一直到1434年胡斯黨人內部分裂,主要成員為市民階級和貴族的溫和派,聯合教會對付以農民為主的塔博爾派,才終於結束了這場戰役。

胡斯戰爭一景。(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胡斯戰爭一景。(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胡斯戰爭雖然沒有成功,但長達15年的反抗,已對周邊國家產生深遠影響,這場戰爭不僅痛擊神聖羅馬帝國的德國勢力,讓捷克獲得一定程度的獨立地位,胡斯的主張也廣為遠傳,為16世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等宗教家的改革運動奠下基礎,也持續帶動了歐洲對抗封建制度的種種抗爭。

今日的捷克,許多人沒有特定宗教信仰,天主教信徒甚至比胡斯派信徒多上很多,但胡斯被所有捷克人奉為民族英雄,首都布拉格的舊城廣場設有胡斯銅像,7月6日也被定為胡斯日,屬於公共假日。

位於捷克的胡斯雕像。(Aqwis@wikipediaBYCCSA3.0)
位於捷克的胡斯雕像。(Aqwis@wikipediaBYCCSA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