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剩多少醫師會花時間仔細問診?看病前,請先為自己做這2個準備…

2017-07-01 12:30

? 人氣

預防是獲得健康和長壽的關鍵要素,因為等到你生病了,不管或重或輕,身體早已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因此,如果你從未與醫生約診做身體檢查(因為感冒或是腸胃不適求診所做的例行性檢查不算),請趕緊跟醫生安排一下行程,進行全面性的健康檢查,讓醫師依據你的年齡和病史,為你篩選或檢測相關的指標,甚至是接種疫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會診時,你告訴醫師的訊息遠比醫師本身擁有的學識重要。由於我們身在二十一世紀,為了盡可能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花越來越少的時間向患者問診。這表示你本身的積極度將決定你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貼切的診斷結果。

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醫生一定會仔細地向你問診,並列出每一種可能能夠解決你病症的方法。在進入醫師的診間之前,請先仔細觀察自己的狀態,花點兒心思記下身體產生的病徵和症狀。有些人天天都會密切關注股票投資市場的脈動, 卻不曾撥一些注意力在關心自己的健康上,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我知道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人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想要的結果, 每個人的肩頭上也都背負著滿滿的義務和承諾,使我們忍不住想把健康這類大事全權交給信賴的人處理,例如醫生。可是在這裡我要告訴你,這樣並不會讓你保持在最佳的健康狀態。

醫生(示意圖,圖/pakutas)
我們會忍不住想把健康這類大事全權交給信賴的人處理,例如醫生。(示意圖/Pixabay

同時,我建議你在與醫師會診時,帶一位朋友或家人同行,如此可以增加你內心的安定感,也可以多個人替你記下問診時討論的內容。

由於大部分人在診間時,都不是處於理想的身心狀態,所以有一個人陪著你,可以讓整個問診的過程更加順利並讓你記住更多獨自就診時可能沒辦法記得的細節。

但是假如對你來說,要人陪同就診不太方便,就請你帶一個可以錄下會診內容的小工具,讓它當你的第二副耳朵。現在許多智慧型手機都備有錄音的功能,或者你也可以自行下載一個錄音用的應用程式到手機裡。

現代醫學終於逐漸脫離了傳統「醫生至上」的家長式獨裁決策模式(在這個模式中,醫療人員可以全權為患者做出關鍵性的決定),轉向所謂「知情選擇」 (informed choice)或「共享決策」的方向;也就是說,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價值觀和風險容忍度,做出最終的醫療決定。

其實,即便是今天,有很多醫學上的決定仍是依循某些特定人士的價值觀運作,所以在你求診時,請務必確認醫療人員有沒有尊重你的意見和信念。

儘管每種疾病通常都有好幾種方法可以醫治,鮮少有只能單靠一種手段治療的病症,但是要從這眾多的方法中,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還有賴你與醫師的共同努力。因為除了醫師本身的專業外,你也必須提供醫師足夠的信息。

因此,萬一你無法坦誠自在的和你面前的醫師會診,就請趕快去找別位醫師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地平線文化《拒絕生病: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