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要人民莫忘歷史,其實是要人民忘記歷史

2020-07-25 05:30

? 人氣

解嚴的促成除了是靠著黨外活動、人權團體等,另一方面也是當時的執政者蔣經國的意志。(資料照,新新聞)

解嚴的促成除了是靠著黨外活動、人權團體等,另一方面也是當時的執政者蔣經國的意志。(資料照,新新聞)

7月14日,為了避免國民黨抗爭造成衝突,且要讓陳菊順利進立法院接受質詢,立法院周圍維安升級,部署大批警力,增加數層拒馬來包圍立院。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國民黨立委出入立法院,到哪都要被通報,讓立法院形同「戒嚴」,民主殿堂淪落成這樣讓人感慨」。於7月15日,民進黨於臉書粉絲專頁回應林為洲的「戒嚴」比喻,指稱「唯一在台灣實施過戒嚴的就是國民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場立院的議事攻防,竟引出台灣歷史的爭辯。民進黨的批評是否有理?對戒嚴的看法是否合乎歷史脈絡?抑或是有其他政治上的工具性目的。本文以下將從歷史的視角來重新檢視戒嚴時代的背景脈絡、以及民進黨去脈絡化解讀的用意,最後對台灣當前的政治發展進行展望。

看戒嚴時代的誤區:以今非古

過去的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38年5月19日頒布了《臺灣省戒嚴令》,限制了人民的言論、集會等自由,開啟了「戒嚴時代」,亦可稱之為「白色恐怖時代」。

當時的背景為何?當時兩岸情勢絕對不如現在,若當時共機飛越了台灣海峽,我們絕對是以飛彈將其擊落,可見當時為事實戰爭狀態,情勢極為緊張。以世界情勢來看,共產主義為當時世界主流思想之一,「紅色浪潮」席捲全球,從北韓、越南的赤化即可明白「紅色力量」的強大。戒嚴令的頒布就是處在一個「紅色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透過戰爭赤化是浮在檯面上的,可怕的是內部赤化是無聲無息的,冷戰時期,美國也意識到內部赤化的可怕,因此出現了「麥卡錫主義」(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指控他人不忠、顛覆、叛國等罪,並逮捕之。麥卡錫時代,不少美國人被指為共產黨人或同情共產主義者,被迫在政府或私營部門、委員會等地接受不恰當的調查和審問)。由此可見台灣戒嚴時代的世界情勢與背景。

以現代自由民主開放的角度來看,戒嚴時代所限制的民主自由情況是絕對不被接受的,然而,戒嚴時代也造成不少未依正常程序來判決,甚至造成不少冤案的發生,古往今來,冤案是絕對不被接受的事。民進黨往往以現在的角度、價值與情勢,來以今非古批判過去,筆者以為這不是一個完整歷史論述之方式。然而,若回到那個時代,身處上述的背景,執政者該怎麼做?這問題應讓讀者自行省思。

民進黨的做法:去脈絡化,刻意塑造破碎歷史來邀功

先前民進黨指出:「國民黨不僅沒有檢討自己過去的作為,還反過來污衊民進黨戒嚴?這是對民主最大的嘲諷」。此外,民進黨表示:「經過了數十年,台灣人的奮鬥與犧牲,才終結國民黨的威權統治」。

綜觀民進黨的論述,民進黨似乎想塑造出「解嚴全然為民進黨的功勞」,當然,解嚴的促成,民進黨確實有所功勞,但不可忽略前總統蔣經國的意志也朝向解嚴走。1987年3月9日,前總統蔣經國與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羅大為談到:「我們希望在解除戒嚴之後,下一個問題就是要進行司法改革」。由此可見,前總統蔣經國對於解嚴已有些看法與規劃。

圖片來源:〈民國七十六年蔣經國約見外賓談話紀錄(一)〉,《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303-00023-009。
圖片來源:〈民國七十六年蔣經國約見外賓談話紀錄(一)〉,《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303-00023-009。

另外,解嚴後,行政院於1987年9月10日,召開行政院第2048次院會議,當時行政院院長俞國華表示:「今年七月十五日,總統宣布台灣地區解嚴的當天,各機關對於台灣地區依戒嚴法所訂的法規都已分別公告廢止⋯⋯還有些法律不一定完全切合時代的需要,國華曾經在八月六日院會議中請各位首長切實注意檢討修正⋯⋯對於過去因特殊情況所訂頒的法規,作政策性的初步檢討,認為有不合時宜應修正或廢止的,可分別提出原則性的建議,送請主管機關參考修正或廢止,並依法定程序處理」。可見,前總統蔣經國與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對於解嚴後的司法改革工作表示積極,可理解地,解嚴的促成除了是靠著黨外活動、人權團體等,另一方面也是執政者的意志。

圖片來源:〈行政院會議議事錄 臺第六一一冊二○四八至二○五一〉,《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638-001。
圖片來源:〈行政院會議議事錄 臺第六一一冊二○四八至二○五一〉,《行政院》,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14-000205-00638-001。

由上述可見,前總統蔣經國與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亦積極推動解嚴及其後之工作,但從民進黨的文宣中,有隻「看得見的手」遮住當時總統、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的名字,用此技術性手法來去歷史脈絡化,塑造「破碎的歷史」,企圖製造出「推動解嚴全是民進黨的功勞」的假象,另外,手後方《自立晚報》上的「蔣總統」也被技術性「和諧」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進黨似乎要人民忘記有關國民黨籍前總統蔣經國參與及推動解嚴的這段歷史。

圖片來源:民進黨臉書粉絲專頁。
圖片來源:民進黨臉書粉絲專頁。

結論:勿忘歷史,不消費歷史才是正途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曾表示:「一個議題對社會的影響越深遠、越巨大,所遭遇的反應也會越強烈,大和解主張引起各方的迴響和震撼,更加證明這個主張對台灣社會的結構與未來的前途有著重要的意義」。

現在的民進黨不斷拿歷史議題來消費,以「以今非古」、「塑造去脈絡化且破碎的歷史」之手段來達成攻擊對手的目的,明顯無大和解之意。筆者以為如此只會使台灣社會充斥著對立,分裂台灣多元的族群,無助於大和解,對於台灣社會的發展因而難以樂觀看待。

對於現在的國民黨來說,必須要正視過去國民黨的歷史;民進黨則必須停止消費歷史與製造對立。雖說今非昔比,但人民應謹記歷史的教訓,不該讓違反民主、自由及人權的事再次出現在台灣,勿忘歷史,不消費歷史才是台灣走想更好未來的正途!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碩士班研究生、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171期學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