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罷韓後政局:解讀94萬罷韓票,要先了解高雄人要的幸福

2020-06-10 18:00

? 人氣

韓市府團隊宣揚的政績,沒有說服高雄市民放棄罷免。(林瑞慶攝)

韓市府團隊宣揚的政績,沒有說服高雄市民放棄罷免。(林瑞慶攝)

當罷免同意票數高於市長選舉時投給韓國瑜的票數,就不適用韓粉式微的分析、藍綠對抗的分析、世代美學價值差異的分析,或高雄人愛恨分明的分析,不如從民眾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更接近真實。

自從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西子灣前往旗津的鼓山渡輪站開始橫掛一面有韓國瑜人像的廣告看板,上面文字旨在宣揚高雄發大財的綺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前陸客不管團進團出或自由行,還有外地韓粉來高雄一遊,都喜歡在這個看板前留影。幾個月前,廣告板突然了無蹤跡,除了說明韓國瑜不再具有看板號召力,也預示罷韓民意的潛流已經湧上岸頭。

說罷免擾亂民主是小看其難度

當韓國瑜在被罷免底定的演說中,再次強調已在高雄完成「路平、燈亮、水溝通」的政績,同時遺憾未能持續推進「貨出人進發大財」,恰好凸顯他沒有具體成就的心虛。畢竟「路平、燈亮、水溝通」,也許由里長加上里幹事共同協力就有機會改善,怎能成為直轄市長沾沾自喜的政績?

罷韓投票前,各方預測認為罷免票將在門檻上下。(林瑞慶攝)
罷韓投票前,各方預測認為罷免票將在門檻上下。(林瑞慶攝)

表面看來,韓國瑜的政治能力主要表現在親和的身段和俗擱大碗的市井修辭,而且他正好在高來高去的政治劇場間隙找到一個從低空竄升的時勢。

如今回顧,韓國瑜不僅沒有把握時勢給予的恩典再上高峰,卻從高處重重摔下,而這一跤,不會給他「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機會。因為他是被罷免的,不是選輸。

這次罷免,高雄人為台灣的選舉史寫下首次罷免成功的獨特篇章,而且罷免的是直轄市長,象徵意義不凡。有人說,罷韓成功將開啟未來罷免不斷、擾亂民主制度的生態。這不但小看罷免的難度,同時也不了解選民的價值觀。如果罷免這麼容易推行,韓國瑜就不會是台灣至今第一個被罷免成功的案例。

推動罷免的核心主事者要「很專職」,一定義工人數的投入,罷免宣傳足夠吸睛,動員參與可以到位,再加上友軍搞內戰要很克制,才能成案。成案之後,兩造攻防清楚對陣,步步為營,一步也不能錯。

罷免結果出來後,一些外媒解讀為:韓國瑜親中,因而被高雄人拒斥。也有學者以年初總統大選各村里催票率(即得票數除以選舉人數)和此次罷韓催票率高度相關,推論高雄市民並不以韓國瑜的執政表現為判準,而以他在兩岸議題的態度,才催出「總統級選戰」的罷免票。

小老百姓因這些原因投下罷韓票

這在分析上極可能落入虛假相關,因為選舉和罷免懸殊的投票率,加上韓國瑜採取不動員的「蓋牌」策略,只要少數轉向罷免,一來一往,就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說,游離選民的投票動機不斷在變動,可以支持引來陸客和兩岸貨流的「人進貨出」,也可因落跑、荒廢市政,無心實現「人進貨出」而給予否定。

罷韓最終的票數,遠超過傳統政治動員的能量。(林瑞慶攝)
罷韓最終的票數,遠超過傳統政治動員的能量。(林瑞慶攝)

何況幾乎所有民調,不管由媒體、Wecare高雄、高市府、民進黨或台灣基進執行的調查,從民眾表達投票意願去估算反韓鐵票(例如政黨支持傾向台灣基進、民進黨和時代力量者),的確可以達到五十八萬的罷免門檻。

然而,這些民調從未顯示,最後贊成罷免的九十三.九萬票高於一八年投給韓國瑜的八十九.二萬票。這個無法測出的民意,才是罷韓之後,高雄未來走向最應被關注的重點。 

筆者在此舉幾個面訪實例,多少可以看出重點所在。

李明傑(化名),三十四歲,從事美髮設計,平時工作異常忙碌。之前沒有投過票,在二○一八年投給韓國瑜,二○年總統大選沒投票,但這次投票贊成罷免。提及讓他決定罷免韓的原因是,韓上任不久就轉戰總統選舉,讓高雄的事務停頓。

慧馨,二十九歲,在苓雅區一家手沖咖啡店工作。首投支持陳菊,一八年投給韓國瑜,這次投票罷韓。為什麼從支持陳菊轉投韓國瑜?她說:「希望給高雄一個機會!」給高雄的機會應該也是給她自己的機會吧!

慧馨後來發現,她所期待的機會似乎不會到來。本來如果沒有罷韓行動,她只能等待韓任滿換人;既然有罷韓,就覺得應該站出來,為她之前的錯選矯正。

韓粉不會消失但不一定叫「韓粉」

阿平和小沈都是二十六歲,為傢俱大賣場工作,兩人一組幫顧客從事運送和組裝。他們在一八年都是第一次投票,也都投給韓國瑜;這一次,他們一起罷韓,因為不滿自己第一次投票的人很快跑去選總統。

他們從有投票權之後,之所以沒出來投票,就是認為「政治人物都差不多」,而韓國瑜的市井語言讓他們很興奮,以為高雄會有更大改變。
在三民區開冷氣裝修和維護的王先生,四十七歲,一直以來都投給民進黨。但一八年改投韓國瑜,理由也是覺得高雄發展太慢,期待換人後將有新做法和新氣象。當韓國瑜不如政見所言為高雄帶來改變,趁罷韓之便,請他走人,很自然。

除此之外,進入鄰里投票所分析藍綠對壘,也會發現即使長期挺綠的海線社區,在一八年也轉向投韓。

上述不管個人或小團體組織都在轉向,而且常常轉向。不過,如果罷韓沒有成案,看來他們只能「認賠」。可以說,成功罷韓的歷史性結果,初始還是需要堅定的發動者,如果沒有少數人去啟動,多數人只能忍耐到韓國瑜任滿為止。

另外,有人以為年金改革是韓粉興起的主因,而罷韓成功後將使韓粉消解,這應是不切實際的想像。所謂「韓粉」,並不全然以韓國瑜為追隨對象,而是往自身利益或意識形態相關的主軸前進,不管他們是否在職、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他們多數也都有下一代,不以韓粉為名,還有其他名號可用。

韓國瑜在台中造勢即便天氣寒冷、下大雨、場地泥濘,韓粉仍堅定挺韓。(盧逸峰攝)
罷韓成功之後,韓粉並不會消解,他們還是會往自身的利益或意識形態相關主軸前進。(盧逸峰攝)

如果同意罷免得票數是剛過門檻的五十八萬或六十五萬,甚至七十萬,以為罷韓是傳統藍綠對抗,或許還說得過去。然而,當罷免同意票數高於市長選舉時投給韓國瑜的票數,代表這是高出民進黨傳統支持的民意,就不適合擺在韓粉式微的分析、藍綠對抗的分析、世代美學價值差異的分析,或高雄人愛恨分明的分析 。

筆者在一九年初移居高雄,不管偶爾北上或到東南亞國家進行田野研究,遇者一旦知道筆者來自高雄,總要戲問高雄是否已經發大財?這是把政治人物的政見簡化後,硬是浮貼在高雄人身上的嘲諷。

高雄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

天龍國的人沒有不追求財富,紐約人也在求取財富的同時追尋美好生活。

擁有水域風情不輸紐約哈德遜河的高雄港灣,衛武營音樂廳的音效比台北國家音樂廳高了幾個檔次,縱使大廈櫛比鄰次卻有比東京更好的棟距,夏日不像許多大都會城市因街區狹窄向外排放空調廢氣而「死悶」……。這些優勢,部分緣於天然賦予,有的來自後天規畫。

嘗試從反對運動歷史血統論、氣候地理性情論,或者世代差異文化論,來解析罷韓結果和高雄選民,可能不如從民眾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更接近真實。(本文作者為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