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民進黨對中政策回到原點

2014-01-10 11:24

? 人氣

憲政共識受阻,蘇保守路線受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謝長廷從2012年10月啟動破冰之旅,到2013年6月推動香港紅綠對話,持續數月宣傳「憲法各表」,最後在9月26日民進黨擴大對中政策會議上,因為新潮流強烈反對遭到重大挫折,被迫改為「以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儘管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針對「憲政共識」能否作為兩岸對話基礎,在11月28日明確表達反對立場,但蘇主席和新潮流不為所動,擺出一副將與中國大陸對著幹姿態,執意將「憲政共識」納入《對中政策總結報告》。

12月26日柯建銘突然拋出「凍結台獨黨綱」,試圖做出最後制衡,也立刻遭到黨中央駁斥,吳釗燮還特別在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開前兩天,2014年1月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凍獨」案未納入議程。2013年11月下旬草擬的《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甚至出現2011年蔡英文版《十年政綱》不曾出現的兩岸對抗路線,例如「以美日等友邦為主的民主同盟,必須明顯深化與擴大」、「與兩地庶民站在一起,對抗兩岸權貴資本主義」等等。1月9日開會前夕,熟悉內情者不但對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調整不表樂觀,甚至還認為很可能通過比《十年政綱》更保守倒退、更突顯政治對抗的版本,莫不感到憂心忡忡。

在最後三天,民進黨交流派決定力挽狂瀾:「美麗島電子報」連續刊登郭正亮〈跨不過最後一哩的蘇版對中政策〉(1月7日)、陳淞山〈華山列車的絕命終點站嗎?〉(1月8日)、吳子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華山會議〉(1月8日),童振源教授也在聯合報發表〈兩岸政策破冰:民進黨也要三支箭〉(1月8日),對蘇主席所代表的保守派做出最後忠告。

爲了化解衝突,民進黨中央迅速針對批評做出善意回應,1月9日送到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最後定稿,已經刪除「以美日等友邦為主的民主同盟」、「對抗兩岸權貴資本主義」等過激字眼,全文寫作也更加精準,避免造成不必要誤會。

最關鍵的是,1月9日開會當天,謝長廷決定為自己的兩岸信念辯護,批評《總結報告》內容與《十年政綱》重複很多,「兩岸政策不太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質疑「憲政共識能否有加分效果,具有達到目的的功能性」。柯建銘也呼應謝主張,認為大陸國台辦既已公開反對「憲政共識」,民進黨何必徒然增加兩岸誤會?蔡英文也委婉表示,相較於「憲政共識」,「台灣內部共識」的內涵更精準,不容易遭到誤解。

在謝柯蔡反對下,蘇主席+新潮流也不再堅持「憲政共識」。發展至此,儘管「憲法各表」和「凍結台獨黨綱」先前已經被黨中央排除,但「憲政共識」最後也無法成為黨內共識。由於討論結果幾乎毫無亮眼成果可言,蘇主席也不再堅持建立民進黨的兩岸新路線,最後連《對中政策總結報告》也降格為不具路線總結性質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正可看出蘇主席意興闌珊的挫敗無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