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重現》白恐經典《超級大國民》修復一波三折 數位修復過程大揭密

2020-04-14 08:20

? 人氣

在此之前,國影的名稱仍是國家電影資料館,隨著2014年正式轉型為國家電影中心,也在2015年購置第一台4K掃描機與轉聲設備,數位修復實驗室並於2017年掛牌成立,開始自主修復胡金銓導演的《空山靈雨》、陳耀圻導演的《上山》等影史經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醋酸症、軟曲嚴重 部分膠片甚至無法整理

老電影都是用膠卷拍攝,最初使用的稱做「硝酸片」,強韌柔軟卻易燃,後來逐漸被較不易燃的「醋酸片」取代,醋酸片也被稱做「安全片」,但仍會隨著時光而變質、受損,如出現所謂「醋酸症」,膠片中的醋酸鹽片基產生化學變化,釋放出酸味,使影片軟化、變形。

20200410-國家電影中心數位修復過程,膠卷影片整飭。(國影中心提供)
國家電影中心數位修復過程,膠卷影片整飭。(國影中心提供)

收進國影片庫的膠卷,會先進入庫房列冊,接著交由整飭人員,檢查影片受損程度、修補,再由掃描機、轉錄器分別掃成影像、聲音數位檔案,以此進行修復;影像包含對片中刮傷、髒點、閃爍等情況的修正,往往也須進行色彩修復、調光作業,聲音則需移除各種雜訊,最後再將影音同步,才是大功告成。 

國影數位修復組組長邱繼諺說明,不少收進來的片,都有醋酸症、酸溢出等狀況,所以不像國外可以快速整飭,「甚至有些不能被整理,所以掃描機就很難掃描」他提到,有的片材非常軟曲,無法靠接片膠帶、接點膠水修補。

1年最多修復7部片 國影憂追不上老片損壞速度

在聲音方面,邱繼諺舉例,國影今年在修復一部90年代影片時,便遭遇新問題,當時錄音規格是杜比SR(註),一般數位電影院,如果沒有裝設該系統便無法播放,最後是在當時錄音師杜篤之協助下,重新混音成5.1聲道。

(註:在杜比音效的系統聲道發展,可分成4進程,分別是類比讀取式Stereo(A/SR)的4聲道、數位讀取式SRD地5.1聲道、數位讀取SRD EX的6.1聲道、數位式ATMOS的N.1聲道。)

對此,邱繼諺也指出,修復一部片要耗費的時間、困難程度差異甚大,像《空山靈雨》因為素材複雜,混合來自各地的原底片、拷貝片共4種版本,花了1年半時間,而上述90年代影片一樣是4K規格,1月開始到現在,影像已經修得差不多,此外他們在處理1979年的中視紀錄片《瑞芳礦業》,因為霉紋劣化很嚴重,修出來會因為畫面粒子被重塑導致模糊,反而比沒修還差,因此不建議修復。

20200401-國家電影中心樹林片庫接受《風傳媒》採訪,圖為膠卷整飭區。(盧逸峰攝)
邱繼諺指出,修復一部片要耗費的時間、困難程度差異甚大。圖為國影膠卷整飭區。(盧逸峰攝)

邱繼諺說明,國影1年大概能數位掃描55部片,數位修復則要看預算而定,2K畫質約要花費150萬,4K就要200萬以上,因此只能擇片修復,以目前的人力跟預算,一年能修復6到7部,負責修復的人員只有3位,每年自主修復3部已經是極限,其他則是委外,希望未來可以提高修復能量,「因為損壞的影片也是蠻多,希望能加緊腳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