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爛琴,根本不能彈!《不整理的人生魔法》選摘(2)

2017-04-26 05:50

? 人氣

作者表示,「亂」也能激發創意、孕育韌性,讓我們表現出最好的一面。不管你在是音樂廳或是在會議室幻燈機布幕前演奏鋼琴,無論你在管理一家公司或是負責客服中心人員招募,不管是指揮軍隊、約會或是想做個好父母,都是如此。(取自flicker@Fabrizio Arati)

作者表示,「亂」也能激發創意、孕育韌性,讓我們表現出最好的一面。不管你在是音樂廳或是在會議室幻燈機布幕前演奏鋼琴,無論你在管理一家公司或是負責客服中心人員招募,不管是指揮軍隊、約會或是想做個好父母,都是如此。(取自flicker@Fabrizio Arati)

1975年1月27日,年僅十七的德國少女薇拉踏進科隆歌劇院的舞台。觀眾席空無一人。一片漆黑,只有緊急出口的標示燈發出黯淡的綠光。這是薇拉最興奮的一天。她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音樂會策劃人,說服歌劇院讓美國爵士鋼琴家傑若(Keith Jarret)舉辦一場深夜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的門票,一開賣,幾個小時內就賣光了。傑若將踏進這個能容納1400名觀眾的歌劇院,坐在貝森朵夫鋼琴前演奏,全部背譜,而且沒有彩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那天下午,薇拉帶傑若和製作人艾闕去歌劇院現場,發現鋼琴很糟。

薇拉回憶道:「傑若彈了幾個音。艾闕也試了一下。兩人不語,繞著鋼琴走了幾圈,再試幾個音。過了很久,艾闕才打破沉默,對我說:『如果不換琴,傑若今晚不能登台。』」

薇拉聽了,目瞪口呆。她知道傑若對鋼琴有所要求,歌劇也同意提供他要的鋼琴。她不知道的是,歌劇院根本不在乎這場深夜的爵士鋼琴音樂會,因此沒特別為他準備鋼琴。歌劇院的管理人員早已回家。搬鋼琴的人找不到傑若要的琴,只找到一部貝森朵夫,就把這部琴搬上台。薇拉說:「這部貝森多夫很小,音不準,中間的黑鍵有問題,踏板還會卡住。這樣的鋼琴根本不能彈。」

薇拉盡全力去找一部可以替代的琴,甚至找了幾個朋友,請他們幫忙把那部替代的平台鋼琴從科隆街上推過來。結果,那晚下了傾盆大雨,當地的調音師警告她說,琴會被大雨毀了,不如讓他修理已擺在台上的那部貝森朵夫。修理之後,低音部聲音很悶,這點他無能為力,高音部還是太乾,而且音量不夠──「這畢竟只是部小琴,只有一般平台鋼琴音量的一半」──歌劇院太大,聲音恐怕傳不到包廂。

可以理解為何傑若不願上台。他走出歌劇院大門,上了車,準備讓薇拉一人面對1400位憤怒的觀眾。她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眼看著就要變成最悲慘的一天;她對爵士音樂的熱愛以及早熟的創業精神卻為她帶來巨大的屈辱。她不甘心。於是,她衝出去。傑若的車就要開走了。她敲傑若的車窗,求他今晚無論如何要上台。這位年輕的爵士鋼琴家看著站在雨中的薇拉。她已全身濕透。他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妳別忘了,」傑若說:「這場是為了妳一個人彈的。」

幾個小時後,夜深了,傑若走到那部貝森朵夫前,面對把音樂廳塞得滿滿的觀眾,開始彈奏。

「他的手指觸摸到琴鍵,發出第一個音的那一刻,每一個人都入迷了。」薇拉說。

那晚的演出從一個簡單的動機開始,不久就變得繁複,時而激昂,時而慵懶、舒緩,觀眾有如身在奇異的音樂幻境,聽得如癡如醉。這場在科隆的現場即興演奏後來發行的專輯,賣了350萬張。爵士鋼琴獨奏專輯或其他鋼琴獨奏專輯,都沒能有這樣的暢銷佳績。

我們看到傑出的表演者通過這樣的考驗,往往會說,儘管情勢不利,他們還是克服萬難。其實,這樣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在傑若長達近半世紀的演奏生涯中,科隆那場演出就是他巔峰造極之作。那場即興演奏有如神助──助他一臂之力的,就是那部無可救藥的爛琴。

傑若(Keith Jarret)1
傑若(Keith Jarret)在演奏的過程中,有時會站起來,再坐下,呻吟,甚至扭動身軀,無論如何都得讓這無法演奏的琴發出獨特的聲音。(取自flicker@Graça Paz)

那部不及格的演奏琴強迫傑若捨棄乾澀的高音,儘量在中音域發展。由於鋼琴音量太小,左手即興重複段落必須使勁敲擊,才能把聲音傳到後排觀眾的耳朵。這兩個元素加起來,成就了一場如夢似幻的聽覺之旅。爵士音樂很容易變成餐廳或賣場的背景音樂,但傑若的音樂拒絕遁入背景,每一個音符都抓住了你全副的心神──只因鋼琴音量太小,他不得不傾力彈奏。

「他了解這部鋼琴之小與演奏廳之大,兩者比例懸殊,」薇拉憶道:「傑若不那麼彈,包廂的觀眾就聽不到。他真的──噢──真的是拚了命似地彈。」

他在演奏的過程中,有時會站起來,再坐下,呻吟,甚至扭動身軀,無論如何都得讓這無法演奏的琴發出獨特的聲音。這不是他原來想像要彈奏的音樂,但面對這樣的惡劣的演出狀況,他決定放手一搏,帶領觀眾翱翔在夢幻的音樂國度。

傑若第一個反應是拒絕登台──換作是任何一個人,應該也會決定如此。如果失敗的代價很高,碰到工具不能用,我們自然傾向放棄。以後見之明來看,傑若的本能是錯的。如果遇到困境,我們的本能也是錯的呢?

本書的論點是,我們常常因為情況有點混亂,就心煩意亂,抱怨沒有條理,不如人意。每一個鋼琴演奏家都希望能用完美的鋼琴演出,傑若也不例外。因此,演講的人會照著稿子唸;軍事指揮官會依照事先仔細擬定的策略;作家會避免分心;政治人物會設定可量化的目標;老闆要求員工辦公桌必須整齊乾淨;團隊領導人注意成員是否相處融洽。在日常生活,我們會花時間整理電子郵件,在交友網站會詳實填寫資料,我們喜歡帶孩子去社區的遊樂場玩,不願讓他們在附近的荒地探險。

的確,目前整理術當道。近藤麻理惠出版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就是超級暢銷之作。然而,近藤麻理惠也提醒我們,切莫淪為「收納神話」的俘虜。這麼說,的確沒錯。把屋裡的東西全部整理得井然有序似乎有幫助,其實不然。對本書而言,正確的書名應是《能丟就丟的人生整理魔法》。不管怎麼說,整理不只是分類和收納。例如作者在第一章說的,「愈擅長收納的人,愈容易堆東西。」

當然,有時候我們希望活在一個井然有序的世界──有條不紊、有系統、可量化、仔細分類、依照計劃、一切盡在自己的掌載之中。這樣的欲望確實是有助益的。如果沒有好處,這種欲望也就不會成為根深柢固的本能。

只是我們常常受到整齊與秩序的吸引,而沒能領略亂的優點──混亂、無法量化、不能協調、臨時生變、不完美、不一致、粗糙、擠成一團、隨機、曖昧不明、模糊難辨、困難、分歧,甚至髒亂。如果只照著精心擬好的稿子唸,必然無法掌握現場的氣氛;行事嚴謹的司令官碰到不按牌理出牌的敵人就亂了陣腳;作家偶爾分心,反倒靈感泉湧;可量化的目標也許會帶來不良誘因;辦公室百分之百乾淨整潔,員工卻有坐困愁城之感,缺乏動機;外人說不定能為團隊帶來新鮮的觀點;收件匣最亂的那個員工可能是生產力最高的一個;在交友網站亂填資料,說不定才能找到真命天子(天女);孩子如果能在荒地上亂跑或許才覺得好玩,也能學到更多技能,而且比較不會受傷──這可和你想的不一樣吧。

鋼琴家說:「薇拉,很抱歉,這部琴實在不行。」如果他就駛向科隆的雨夜,頭也不回,留下十七歲的女孩,讓她站在路邊哭泣,他就沒有機會創造此生登峰造極之作。

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薇拉──在你對混亂的環境不滿、想要放棄時,能拉拉你的袖子,拜託你堅持下去。這本書的每一章都針對某一種特別的「亂象」,讓你知道何以「亂」也能激發創意、孕育韌性,讓我們表現出最好的一面。不管你在是音樂廳或是在會議室幻燈機布幕前演奏鋼琴,無論你在管理一家公司或是負責客服中心人員招募,不管是指揮軍隊、約會或是想做個好父母,都是如此。我們渴求的成功常是建築在混亂的基礎上──只是這樣的基礎不是可一眼看穿的。

我要為「亂」辯護,並非「亂」是人生所有問題的解方,而是因為太少人為「亂」仗義直言。我希望各位相信,有時「亂」也是人生魔法。

作者為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本文選自《不整理的人生魔法》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是《金融時報》資深專欄作家、BBC廣播節目主持人,也是牛津大學納菲爾社會科學院訪問學者。著作《臥底經濟學家》(The Undercover Economist,中文版書名《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全球銷售近百萬冊,授權近30種語言,「堪稱全球最受歡迎的經濟學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