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一口氣降到零,發錢一口氣花掉半年預算……疫情經濟「急救包」,美國激進中國保守

2020-04-03 11:00

? 人氣

眼下中國經濟遭受同樣衝擊,經濟學家認為一季度GDP將破紀錄地負成長,因此有呼聲提出「四兆2.0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曾擔任過中央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表示,首先要判斷是不是真的經濟有那麼糟,似乎使人感覺中國經濟到了瀕臨崩潰的樣子。

「文化革命10年也沒有崩潰,兩個月肺疫就崩潰了?」賀鏗表示,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深入摸底,全面思考。不可以輕言改變既定宏觀政策,即使是放棄一點成長速度也不能不顧金融風險。

針對這些前車之鑒,學者多有反思和提醒。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表示,加大政策力度的同時要汲取過去的教訓,下一步財政政策發力,基建融資要通過發行國債來進行,而不是讓地方政府向商業金融機構貸款,因為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上升和系統性金融風險上升多來自於此。

賀鏗稱,「有一點點問題就財政積極、貨幣放水,實踐證明,不能解決問題。」

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向路透社表示,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已經很多年,現在不同於2008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不等同於擴張的政策,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提高赤字率擴大債務規模就是更積極。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主要不是在擴張上發力,要在提質增效上使勁。

中國今年不再設GDP目標?

中國顯然還對當年的「大水漫灌」的代價歷歷在目。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最近在一個論壇上甚至建議,中國今年不再設定GDP成長目標否則可能會綁架宏觀政策,最後被迫搞「大水漫灌」。

他表示,實現GDP成長6%的目標已不可能,4%-5%難度也很大,很多經濟學家預測的1%或2%也有可能,因此對經濟的最終影響取決於歐美疫情的發展。

這樣大的不確定下,如果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GDP成長速度,地方政府的反應往往就是大搞基建,要上投資。「實際上這些基建投資一般都是資本密集型的,對解決就業問題、失業後的民生問題短期內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經歷了財政吃緊的2019。財政部發布數據,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成長3.8%,但財政支出卻同比成長8.1%。

劉尚希稱,今年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財政都面臨巨大壓力,通過提高財政風險來對沖眼下的經濟社會公共風險是必要的,但要適度。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導致財政不可持續的話,就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政策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風險。劉尚希認為,光增加貨幣供應量不夠,還應打通貨幣傳導機制,因為傳導瘀滯阻塞影響了企業的流動性,這是多年來沒解決的大問題。

無論是加大投資,還是放鬆信貸,銀行更願意把錢給國有企業,以及有政府兜底的城投公司,而非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只好用利率更高的影子銀行,形成「擠出效應」。後者不得不承擔更高的利率,進一步加大金融風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