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被遺忘的戰役,1914年洛林—孚日的血腥殺戮

2020-04-05 07:10

? 人氣

8月30日,最高統帥部負責重砲調度的包爾(Max Bauer)少校來到第6軍團司令部,提到最高統帥部預期法軍將建構強大的防線來阻擋德軍右翼,為了破壞敵軍這個企圖,第6軍團需快速穿越圖勒與艾皮納勒之間的隘口攻擊敵人的側翼,並取得決定性戰果。任務一變再變。當初希里芬(Alfred von Schlieffen)苦心設計繞經比利時的大迴旋機動來避開的這道銅牆鐵壁,現在反而要缺乏攻城重砲、兵力薄弱、疲憊不堪的第6軍團進行正面突破。包爾建議先攻佔南錫陣地為準備措施,以減少渡河時所需掩護的區域。這並非全無道理,問題在第6軍團有無足夠實力攻下這個要塞化的山頭?包爾樂觀地估計3天的時間便足夠,他將提供梅斯要塞的所有重砲來支援這個行動。8月31日,第6軍團司令部下達攻擊南錫命令。但僅在幾小時後,最高統帥部又下達新命令:第6、7軍團的核心任務是牽制住同等規模的法軍,攻擊南錫陣地已正式列為不必要行動,只需要建立強大的監視兵力;渡過摩塞爾河的任務不變,但如果無法在最短時間內執行渡河行動,則准許第6軍團放棄任務退出法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9月1日,第6軍團內部對是否立即攻擊南錫出現意見分歧。德門辛根急於發動攻勢,但受到其他參謀與指定進攻各軍代表的反對,只得推遲進攻行動。9月2日德門辛根親自前往最高統帥部,爭取到攻擊南錫的許可。9月4日開始的進攻,先以右翼接近南錫,左翼前進艾皮納勒,目標仍在渡過摩塞爾河。原屬第7軍團的單位在孚日山區茂密的森林中奮戰,遭到擁有適合山區作戰武器的法軍精銳山地師壓制而傷亡慘重。最高統帥部得到的情報顯示,法軍正從圖勒—艾皮納勒地區撤出2個軍(霞飛此時已在部署馬恩河的全線反攻);遂於5日下令第6、7軍團盡快渡過摩塞爾河牽制法軍,使其無法西向增援。但是德門辛根卻認為強行突破要塞防線並非當務之急,寧可等待法軍全面後撤再尾隨追擊。

5日,德軍開始實施彈藥消耗管制,明令禁止在野戰行動中以重型榴彈砲為火力支援。210 mm重砲原先是用於摧毀敵方要塞與防禦工事的機動火砲。但由於具有9.4公里的優異射程(當時一般野戰砲只有3-4公里射程),與發射120公斤砲彈的強大威力,常被用於攻擊法軍砲兵的反砲任務,導致極大的彈藥消耗。砲兵彈藥短缺開始成為雙方作戰進行的重大困擾。法軍甚至已被迫使用淘汰的黑火藥來射擊過時的黑火藥砲彈。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軍械主管更親自到第6軍團司令部,調回由梅斯支援的150 mm重砲與彈藥,還取消已經短缺的130mm彈藥補給。南錫野戰防禦工事已具備稍後強固塹壕的雛形,德軍現有火砲無法輕易造成破壞,只是徒然浪費彈藥而已。德門辛根自己的砲兵參謀都建議停止攻擊南錫,但德門辛根執意繼續攻擊;對他而言這不僅是榮譽問題,還是攻勢失敗責任歸屬問題。血腥的陣地戰又持續了幾天,最後在各軍參謀長一致要求之下,才在9月8日終止攻擊行動。直到馬恩河會戰結束,洛林—孚日地區不再有大規模戰鬥。

德國210 mm重型榴彈砲
德國210 mm重型榴彈砲(資料照,Wikimedia Commons)

在德軍參謀本部制訂的作戰計畫中,右翼與中央的攻勢為主要行動(經過比利時、盧森堡),左翼第6、7軍團在帝國領地擔任的是保護主力左側翼,與牽制敵軍的次要行動。一直到8月22日之前,第6軍團的行動,確實是基於對本身任務在整體作戰中之角色的正確理解而展開的:面對優勢兵力的法軍攻勢,決定先行後撤;在法軍前進速度極為緩慢,顯露牽制作戰企圖之際,發動有限度的反擊,並對法軍造成心理上的衝擊。戰後認為王儲年輕氣盛、衝動地發動攻勢的批評,並未以戰役全局的角度來分析。此時北面比利時境內的主要行動正在展開,如果第6、7軍團沒有採取上述行動,霞飛可能更早將法軍第1、2軍團兵力北調,或許在阿登攻勢中就已將德軍右翼與中央的聯繫切斷,一戰可能就以德軍慘敗結束。魯普雷赫特與霞飛分別在不同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避免了各自的軍隊在開戰初期的潰敗,但卻讓這場血腥戰爭又持續了四年之久。

*作者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政治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