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從《資本論》到《父酬者》平等風仍難現

2014-11-18 05:45

? 人氣

全球吹平等風,11月就有2本討論貧富不均、社會流動性問題的重量級著作在台上市,但未來是否能改善卻未必能樂觀。

全球吹平等風,11月就有2本討論貧富不均、社會流動性問題的重量級著作在台上市,但未來是否能改善卻未必能樂觀。

這個月,國內就出了兩本出入於專業與通俗之間、討論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平等的重量級著作,引起廣泛的迴響;而從去年至今,資本主義擴大的不平等,更引發許多批評。但重點是:改善空間有多大?悲觀的看是:有,但很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3月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論》出版,中譯本在11月中在台灣上市,皮凱提也來台演講及參與座談,引發熱潮;另一本著名的經濟史學家克拉克的《父酬者》11月初在台上市。兩本書同樣是研究的時間跨度達300年以上,地區涵蓋10多到20個不同文化、政治體制的國家與地區;只是前者重點以總體數據為主,聚焦在所得與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後者以個體為主,追蹤不同家族數百年的變化,了解「姓氏、階段與社會流動性間的關係」。

可以說這兩本書研究的方法與範圍,分別是總體與個體下手,算是一體兩面。悲傷的是得到的結論差不多:這個世界的財富分配日益惡化,社會流動性亦遠比我們原來以為的低─所以,財富多或有「好爸爸」者,終究強過其它人。

皮凱提通過研究得出最重要的結論是:r>g;r是資本報酬率,g是經濟成長率(皮凱提實際是以g代表一般人工作所得的成長率,但實際上,近年大部份人的所得成長率都還低於經濟成長率)。皮凱提的解釋是:「從長期來看,資本報酬率(特別是頂級資本的報酬率)明顯超過經濟增長率。兩者之差導致初始資本之間的差距一直延續下去(資本持有者只需將資本收入的一小部分用於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將大部分用於再投資),並且可能造成資本的高度集中。」

這段話的「白話文」,其實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說的:「錢賺錢」的速度,遠比工作作得要死快多了。由搞電子業轉行房地產的英業達老闆葉國一談投資房產與土地的好處時說,土地擺在那裡「白天也賺錢,晚上也賺錢」,資本賺錢的性質與速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情況。

皮凱提說兩者的差距一直延續,且資本可不斷再投資,最後會造成資本的高度集中,這段話談的也是投資理財中,大家最熟知的「複利的威力」。他形容「r>g不平等邏輯的積累,製造了驚人且頑強的分配不均」。也因此皮凱提估計,不作任何改變,30年後就有8成的財富集中到1成人的手上。今日,皮凱提的r>g公式,幾乎要跟愛因斯坦的E=mc2同樣有名氣了。

克拉克則是用另一種方式談類似的問題。他承認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所得、財富及壽命的不平等,而大多數人相信社會流動率是健全社會的基礎,任何一個力爭上游的公民都有機會出人頭地,這樣才能「合理化資本主義經濟的不平等」。遺憾的是他以姓氏、出身、宗族等方式研究結果發現,出身比起所得與教育程度,對個人、家族的階級流動,有超過5成以上影響力。白話文的說法是「靠爸族」最穩當,好出身者有一半以上的機率繼續居上流階級。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Son Also Rises》,大概就可看出其研究得到的結論。這也是故意借用海明威的名著《妾似朝陽又照君》的書名《The Sun Also Rises》。

最有趣的是克拉克的研究範圍也包括中國與台灣,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經過毛澤東數十年清算大量中上階層、號稱建立「無階級社會」,但「充滿階級的台灣社會流動性,反而高於毛澤東所建立的沒有階級的社會」,「階級敵人」仍頑強的集中在今日中國共產政府中。

一戰與二戰摧毀(或至少壓抑)了菁英財富階層,加上戰後的國有化與大平等時代,貧富差距縮小,社會不平等降低;80年代後英美的鬆綁、自由化及全球化,又讓差距與不平等重回資本主義的「正軌」,2008年的金融海嘯則是一支蕃仔火,點燃了社會怒火,並引發了占領華爾街行動。

去年11月教宗方濟各發布首篇教宗告誡文,就將矛頭對準現代資本主義,抨擊後者助長“金錢崇拜”並導致全世界不平等程度日趨嚴重。他說:「少數人的收入呈幾何級數增加,貧富差距也是如此,絕大多數人無緣幸福的少數人享有的富足。這種失衡是捍衛市場絕對自主和金融投機的意識形態造成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0月公布一份追蹤過去200年、包含世界8大地區經濟收入的報告指出,所得不均急速擴大的情況,是過去200年間,全球經濟發展最重要、也最令人擔憂的議題。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連集全球財金界與商界菁英、向來充滿銅臭味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都把「不平等」列為今年的主題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總裁拉加德說,經濟活動的果實在許多國家並未得到廣泛的分享,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斷擴大已對世界經濟構成威脅。她警告說「出席WEF的商界和政界領袖應當銘記,在太多國家,增長帶來的好處只被太少的人分享。這不利於世界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至於其它富豪人數與財富創新高、全球仇富情緒增強、10億中產階級可能淪為新貧…..等「嚇人」的報告與報導更多到難以估計。

因此,全球的不平等加深、擴大,幾乎已經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共識。關鍵問題在:有沒有紓緩的方法與可能?這方面很難太樂觀。各國政府在壓力下,多少會作點改革,這是資本主義與民主社會「自我治愈」的功能,但在菁英與既得利益掌握下,卻很難有石破驚天、大幅的改革,頂多是小改來延緩惡化速度,卻難以根治。

以皮凱提所提出的「重稅加教育」的藥方而言,雖然教育對窮人而言,會是一個「翻身」改善社經地位的機會,但對抑制財富與社經地位的世襲、改善差距的幫助未必大。更何況依照《父酬者》一書的研究,教育水準與原本家庭的財富與社經地位的關聯性也高。國內頂尖大學的學生,原本屬高所得與與社經地位的比例亦超過一半以上。

至於皮凱提「重稅藥方」的核心:對富人的財富課1-2%的財富稅(或其它如提高遺產稅等方式),只有2種情況下可能作到:第1是恢復過去各國都能閉關自守的時代,讓富人縱然被課財富稅,也只能咬牙認命繳交,無法把財富移往其它地區(這有點像是關門打狗的味道);第2則是全球所有政府聯合行動,富人財富移往任何地區結局都一樣,同樣也只能認命繳交。情況1是不可能作到了,情況2則是類似建立一個「課稅卡特爾」,就算作到也難維持,終究很快會發生某些國家為吸引資金偷偷破壞協議之事。當然,如果富人都視繳稅為作公德,歡欣繳交財富稅,那當然也作得成─不過,這種可能應該不存在就免論了。

回頭看國內,財政部今年弄了一個富人稅,把最高級距稅率提高5個百分點,至今仍擔心高階白領出走;弄一個證所稅,現在券商還在抗議想要取消。至於把遺產稅率由50%降到10%,國內學者批評不斷、連企業界的張忠謀都不認同,但財政部絕不吭聲回應,顯然是不接這個燙手貨。

你認為台灣有可能再把遺產稅率上調恢復50%嗎?你認為台灣有可能課財富稅嗎?也許,我們可永遠心懷希望、持續推動鼓吹,但也不必指望太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