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縛的神龍》選摘(2):立法者的權力溢出

2014-11-15 05:26

? 人氣

然而,如果窮究民主政治的形成邏輯,恐怕會讓魚與熊掌兩面皆要的人民感到失望。民主制度之所以在歷史中出現,某種程度來說,甚至是一種反效率的歷史抗爭。他的核心出發點,恐怕不是追求效率,而是避免政府濫權(要求好的效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否則,如果效率是最高的價值,那麼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裡,一個人說了算,要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最有﹁效率﹂,只不過,如此一來,做好事最有效率,但做壞事也同樣最有效率,而且,很抱歉,通常這樣的效率拿去損害人民權利的可能性遠遠大於造福人民。

立法權的分立,可說,就是某種程度以節制行政權的「效率」,來確保行政權執行權力時不會濫權,防止「壞的效果」出現。

從運作端來看,行政權是一個獨占的權力,特別是在像我國這樣一個接近總統制或雙首長制的國家,人民以多數決的選舉,選出一個代表多數民意的總統,代表人民執行權力,這樣的結果是贏者全拿,是一種不得不然的權力獨占。因為,任何政府決策在執行時,到最後終究要面臨做或不做的決定,不管選那一邊,就是放棄另一邊的民意期待。

但國會不然,國會理論上是一個民意地圖,反映來自社會不同的聲音,雖然在立法與審預算時,還是會回到多數決的決定。但在國會組成上,卻不是贏者全拿的獨占。

在國會審議法案與預算時,各種不同的民意聲音會相互激盪、衝突、交換與妥協,這種種折衝的過程,都可以說是一種效率的磨損,透過效率的部分犧牲,希望的是,制定一個更周延與平衡的法律,確保效果的品質。

當然,這樣的效率磨損,仍必須在一定的容忍範圍內,不能磨損到全然癱瘓,讓國家政務停擺,這樣的效率磨損,同時也是效果的磨損,而形成雙輸的局面。

不幸的,以一定的效率來確保效果的分權理想,在民主國家的實踐中,似乎不如預期,反而看到愈來愈多效率與效果雙面磨損的雙輸情形,在台灣,情況尤其嚴重。

效率、效果皆無能的國會

在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占據立法院長達一個月,國會陷入癱瘓,我在當時即投書表示:「我們會看到一個諷刺的結果,你以為看到了學生占據議場,癱瘓國會,而說不定實情是,我們的國會早就癱瘓很久了,只是,我們矇著眼當做不知。」

在台灣,由於政黨嚴重對立、執政黨的黨紀不彰,少數黨透過霸占主席臺讓議事空轉,早是常態。這樣的國會,有沒有被學生占據,差別有多大呢?

除了少數黨癱瘓議事的問題外,台灣的國會還有許多品質不彰的問題,包括密室立法、肉桶協商,各界也有很多的批評。

回到上位概念的討論,就算我們不以「效率」來要求國會,而只把關注放在「效果」這個角度上,卻發現,國會的無能,不只是效率上的無能,也包括效果上的無能,為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