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打臉台灣 台灣豈能置於死地而不自知?

2014-11-10 12:49

? 人氣

對台灣而言,既無能也不可能擋下中韓FTA,唯一的「救贖」之道就是貨貿儘快簽了。ECFA早收清單只有500多項產品,幾年下來,列入早收清單的項目出口中國的成長率,確實是高於其它產品,顯示優惠關稅的效益。而貨貿協議涉及的產品項目則高達八千項,是早收清單的16倍之多,其對台灣的影響與效益,不言可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韓既已正式宣布完成FTA實質談判,馬上就要簽署協議,台灣已無法不受衝擊。接下來只能期望兩岸貨貿談判能加速完成、儘快上路,才能減少衝擊。如果談判延緩,台灣內部雜音又多─甚至完成談判卻卡在內部的立法院與社會反對而無法上路實施,則台灣經濟危矣,這個後果,最後終究是全民都要承擔。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依照兩岸協商的進度架構,在ECFA之後,該先簽訂服務業貿易協議,接著再簽貨貿協議,也因此服貿已先完成簽署,貨貿談判進行中,預計的時程都是在中韓FTA之前;兩岸當時的默契與對岸的「善意」,顯然是不願讓台灣承受中韓FTA的衝擊。但在3月太陽花學運之後,情勢丕變,服貿協議固然擺在立法院毫無可能推進,兩岸監督條例同樣難產,貨貿談判也中斷超過半年之久後才恢復。

而北京當局顯然也決定不再理會台灣的需求,7月習近平訪問韓國,就與朴槿惠一起宣布年底前要完成FTA談判。這次北京APEC會議前,就已傳出中韓可能宣布完成FTA談判的消息,我方經濟部長杜紫軍在與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舉行APEC部長雙邊會談時,還特別探詢中韓FTA進度,杜紫軍說「從側面了解,中韓在雙邊部長會議還沒有具體結論,雙方還在協商中,可能到領袖會議上才會有實質進展」。

結果是在台灣領袖代表蕭萬長與習近平會面後的隔天,習近平就與朴槿惠宣布完成談判,即將簽署協議。這算是狠狠的給台灣打臉,也是一次下馬威,等於告訴台灣,「服貿、貨貿要過不過,自己考量,我不介意」。坦白說,未來台灣在貨貿談判上恐怕已居劣勢,要「讓」的恐怕會更多;因為,北京顯然已擺明不以台灣需求為考量、不想再「讓利」,而台灣卻有著必須儘早完成談判的壓力,因為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

在此情況下,如果台灣內部對貨貿雜音仍多,政府亦無能化解,貨貿談判難以完成、無法上路,台灣經濟不會立即垮,但確定會如溫水煮青蛙般逐漸萎縮,其負面效益在2年內即可見真章,台灣豈能置於死地而不自知、而不奮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