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他解開了女性寬大的工裝—— 悼念張賢亮先生

2014-09-30 05:16

? 人氣

中國作家張賢亮9月27日病逝,享年78歲。(騰訊大家網)

中國作家張賢亮9月27日病逝,享年78歲。(騰訊大家網)

我的父母都是中學老師,他們教的是數學,但在我的少年時代,他們與同事們都喜歡談論一點文學。現在這種景象不太常見,我想即使是中學的語文教師,現在有時間時也寧願談談阿里巴巴上市之類的話題。有一段時間,我聽見他們密集地討論《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雖然他們儘量避免被我聽到,但我也從隻字片語中判斷出來,這是一個不怎麼「健康」的小說,換言之,是一篇好看的小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久我在《小說月報》上看到了這篇小說,那時候的《小說月報》是一份爭相傳閱的讀物,流行的程度大約等於今天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該雜誌一度把作家們的寫真作封面,那時候的作家扮演著導師和偶像的雙重角色。因為熟讀這些雜誌封面,若干年後當文化記者時我還能準確地辨認出作家的樣貌,令許多同事稱奇,因為彼時作家們已經極少出鏡,如不在發言席不太好辨認。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裡有鄧小平和周總理,有資本論和勞改隊,那匹靈異的馬很奇幻,但是給我留下印象的卻是「乳房」二字。這是我第一次在鉛字上讀到這兩個字,感覺很異樣。作者恬不知恥地寫道:「她擰過身來,把富有彈性的乳房緊貼在我的胸口上,用一種彷彿準備戰鬥的火辣辣的語氣說『上炕吧!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玩個夠』。

我還沒到青春期,卻也讀出了其中的異樣,以至呼吸有點急促,臉也發燙。我快速讀了幾頁,趕緊把雜誌放回書櫃裡,把原來摞在上面的《數學通訊》也整齊地歸位,像個特工似地檢查了好幾遍。接下來的幾天,那本《小說月報》對我有了格外的吸引力,時常趁著家裡沒人時抽出來讀幾頁,又趕緊放回去。

書中直白描寫女性的身體器官,這是我所沒有見過的,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幾乎所有讀者都是第一次在書裡讀到這樣的字眼:窈窕的身軀、富有曲線美的胸脯和小腹沒有讀到過,「這是一片滾燙的沼澤,我在這一片沼澤地裡滾爬」,就更是聞所未聞,甚至不明所以。小說裡寫黃香久的肌膚像「緊繃的綢緞一樣,給人一種舒適的爽滑感和半透明的絲質感」,這在當時的讀者看來,真是一種大膽奇妙到超驗的描寫。此前的幾十年,身體不僅是與鉛字絕緣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是被遮蓋和迴避的,十七年文學中的女性形象以女烈士和女幹部為主,不管是在電影銀幕上還是現實生活中,年輕的女性一概著寬大的軍裝或工裝,她們統一的形象就為第三套人民幣畫面所規定的那樣,不止是女漢子,簡直就是漢子。

是張賢亮第一次剝去了「女漢子」們身上的寬大的工裝,我們驚奇地發現,工裝下面的軀體滾圓結實,有著奇特的曲線。也是從《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開始,身體重新回到了國人的眼中。性愛是巨大的能量,人類窮其智慧也不能把它歸入理性,不管如何包裹藏匿,它總在激盪噴湧,包藏了數十年的張賢亮決定:「去他媽的,吃完飯去找她」,從此之後,莫言可以大膽地寫豐乳肥臀,王小波可以驕傲地亮出小和尚,男女戀人相擁時,也不必再大呼「I love my motherland」……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賢亮三十年前的書寫是真正的「豁人耳目」的,所以當張賢亮先生因病去世的消息在許多客戶端中流轉時,許多人肯定像我一樣有點緩不過神來。昨晚我在書架上找到一本1988年灕江出版社出版的《新十年爭議作品選》,在第三卷中收錄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同一卷中還有莫言的《透明的紅蘿蔔》、王安憶的《小城之戀》等。關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爭議最多,論文目錄就羅列了九頁之多。

(說明:關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那些爭議。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一篇原載《今晚報》(1986年3月30日)的報導中說,冰心女士讀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後哭了,雖然張賢亮稱「不知道是看小說哭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卻也可以想見當年張賢亮作品的影響之廣——上至歷盡滄桑的文學老人,下至剛剛能讀小說的少年,可能在同一個時段閱讀同樣的小說文本,這在今天已是天方夜譚。

十一年前,中國海洋大學為出任該校文學院院長的王蒙召集作品研討會,新時期作家幾乎悉數出席。去採訪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張賢亮,那年他已經67歲,面容白晰,身形瘦長,因我有認知作家的童子功,就趕緊過去搭訕。張先生,談笑風生,有問必答。現在我還記得他評價1980年代文學熱時所言:「『文革』後的讀者從一個特別貧瘠的時期走過來,對文學有很高的期待,我們其實在當時說一些大家想說而沒有機會說的話,如此而已。那時的文學充當了特別複雜的角色,不僅僅是審美,更重要的是社會啟蒙的作用,其實那也是不正常的。現在的文學已經疏離了普通人的生活,信息時代的正常社會環境中,文學正當的地位正該如此。

此時寧夏的影視城已經極有名氣,我也常覺得《大話西遊》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某種神秘的聯繫。雖然作家朋友們私下裡說起張賢亮偶有微詞,但在我眼中,他是一個智者。在新時期文學裡,「靈與肉」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張賢亮無疑是一位先行者。

有成就與智慧的另一個表現是坦誠,比如他曾坦率地說,自己之所以能夠在「禁區」中猛踩幾下,是因為《牧馬人》上映之後,他享有了知名度大增,「而享有知名度往往能享有更多的精神自由。」而在剛剛走出勞改隊時,他在精神和神經兩方面仍然是弱不禁風的。

這是2008年謝晉導演過世時他在文章中述及的,可誰又能料到,時隔六年,張賢亮先生竟也撒手人寰呢?

小檔案:

張賢亮,中國知名作家作品,也是文革後第一位突破性禁忌的作家,他的作品《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等在中國文壇佔據重要地位。他還下海創辦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這裡曾是《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作品拍攝基地,現已發展成為中國西部最著名的影視城。

說起人生,他曾感慨「我的人生經歷其實就是一部厚重的小說,我至此足矣。」9月27日病逝於寧夏銀川,告別式今(30)日於銀川影城舉行。

*作者為《青島早報》文娛部主任(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責編:賈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